润泽心灵启迪智慧题目:《论语十二章》复备教学目标与重点突破:1.复习《论语十二章》文学常识,积累词语2.翻译句子,课文内容理解。主备人:李璋璋辅备人:一.文学常识积累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3.积累文中几个成语: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匹夫不可夺志、三十而立逝者如斯择善而从博学笃志、箪食瓢饮、从心所欲、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富贵浮云、不亦乐乎二、重点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愠,生气,发怒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为,替,给;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立:站得住,这里理解为独立做事情。惑:迷惑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矣:语气助词,表肯定。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堪:忍受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肱:胳膊于:对,对于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川:河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笃:忠实,坚守。仁:仁德。三、重点句子翻译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四、间接性默写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润泽心灵启迪智慧《论语》中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论语》中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令人向往之至,在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的句子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5、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7、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8、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9、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0、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五、课文内容理解1智子疑邻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B)A.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的)B.人皆贺之(代词,他)C.其邻人之父亦云(的)D.故时有物外之趣(的)2.翻译下面的句子。(1)暮而果大亡其财。晚上果然丢了很多财物。(2)不筑,必将有盗。不赶快修好,一定会有盗贼。(3)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家的人认为他的儿子非常聪明,却怀疑盗贼是邻居家的老人。3.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宋有富人,天雨强坏。4.这则寓言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偏见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