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消化道感染细菌•居住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性状近似的G-杆菌•肠杆菌科,至少有30个菌属,120个以上的菌种•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少数为致病菌,是人类肠道传染病的最重要病原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概述※乳糖发酵试验肠杆菌科细菌共同特性1、相似的形态染色G–杆菌,大多有菌毛、鞭毛。痢疾杆菌无鞭毛。2、简单的培养条件普通琼脂平板,S型菌落,液体培养基中浑浊生长3、活泼的生化反应※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肠道致病菌肠道非致病菌不发酵乳糖发酵乳糖4、抗原构造复杂※鞭毛抗原(H):H-O变异※菌体抗原(O):S-R变异K或Vi抗原菌毛抗原5、抵抗力不强6、易变异溶源性转换生化反应性变异通过引起耐药性变异毒力性变异转导接合粪-口途径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肠道感染;肠道外感染细菌性痢疾肠热症;食物中毒;败血症霍乱弧菌霍乱第一节埃希菌属代表菌: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Ecoli)一般不致病致病特点:一定条件下肠道外感染(肠道外化脓性感染)有些菌株肠道内感染(如腹泻)意义:卫生细菌学指示菌(粪便污染程度)一、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有周身鞭毛,菌毛。微荚膜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常用分离培养或鉴别肠道菌的培养基SS琼脂培养基中国兰培养基双糖铁培养基•挑选可疑菌落进行下一步生化反应鉴定SS培养基中国兰培养基发酵乳糖菌落大肠杆菌不发酵乳糖菌落肠道致病菌•分离培养•多数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IMViC试验为++--抗原构造与分类•①O抗原(细胞壁脂多糖):已发现171种,是分群的基础•②H抗原:60多种•③K抗原:103种L、B、A型别•血清型表示方式:O:K:H•例:O111:K58(B4):H2O157:H7(二)致病性(二)致病性1、致病物质(1)粘附因子:特殊菌毛(2)肠毒素enterotoxin(外毒素)cAMPcGMP肠分泌亢进,水、电解质丢失Vero毒素:志贺样毒素溶血素LPS、KAg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1、条件致病某些带有致病基因的血清型,引起肠道感染,发生腹泻。两大原因可以致病细菌居住部位改变引起的肠外感染(化脓性炎症)※尿路感染最常见。腹膜炎、阑尾炎等。2、致病菌株肠产毒性ETEC:水泻肠致病性EPEC:水泻肠侵袭性EIEC:脓血便肠出血性EHEC:血便O157,1996年(日本)感染万人━━━━━━━━━━━━━━━━━━━━━━━ETEC肠毒素,小肠婴儿腹泻、旅行者腹泻━━━━━━━━━━━━━━━━━━━━━━━EPEC黏附因子,小肠婴儿腹泻━━━━━━━━━━━━━━━━━━━━━━EIEC侵袭和破坏大肠痢疾性腹泻━━━━━━━━━━━━━━━━━━━━━━EHEC菌毛、Vero毒素,大肠出血性肠炎━━━━━━━━━━━━━━━━━━━━━━━菌株各类肠道杆菌的比较致病物质及部位所致疾病在环境和食品卫生学上常被用作粪便污染指标≤3个大肠菌群/1L饮水≤5个大肠菌群/100ml瓶装汽水、果汁≤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一)卫生学指标大肠菌群指数每1000ml水中大肠菌群数※我国的卫生标准:细菌总数每1ml或1g样品中细菌总数三、微生物学检查(二)病人细菌学检查(二)病人细菌学检查标本:标本:尿路感染每毫升细菌数≥尿路感染每毫升细菌数≥1010万万视病状采取不同标本,尿路感染还应计数中段尿细菌总数预防尿道插管和膀胱镜检查严格无菌操作加强食品和水的卫生管理※牛肠道中存在EHEC,预防出血性结肠炎,应避免食用未煮熟的牛肉、生牛奶、蔬菜菌毛疫苗防治新生畜崽腹泻治疗※耐药普遍,依据药敏试验选择针对腹泻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四、防治原则第二节志贺菌属•代表细菌——痢疾杆菌•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脓血便。致病性所致疾病※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典型:发热、腹痛、脓血粘液便、里急后重•急性非典型:易误诊,导致带菌和慢性•中毒性痢疾:小儿,高热≥40℃,惊厥,昏迷,DIC,脑水肿,一般无明显消化道症状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迁移两个月以上欲拉不畅,欲罢不能,所排无几•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但是,某市一所中等专科学校,却因病魔光临而笼罩着愁云。十多天时间,接连有20多个学生病倒在床上。患者持续发热,精神萎糜,厌食。有的还发生消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