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6﹡《绝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绝招》全文(一课时)教材解读:本课属于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课文讲述了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绝招,没能取得好成绩,觉得丢脸,经奶奶的点拨认识到绝招是可以练的,他终于下苦功夫练出了一手绝招:口算乘数。小伙伴对小柱子十分佩服,约定暑假再比绝招。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小柱子的形象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学生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课文中还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这是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的一种价值认同,对学生很有启发,这也是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设计理念:本设计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语文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能在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童年生活丰富多彩,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教学难点: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展示激趣,揭题质疑。1、教师示范一组数字简笔画,让学生初步感悟什么是“绝招”。2、板书课题,指导观察插图,引导质疑。二、初读感知,走近文本。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或句子,要多读几遍,把句子读准确,读流利。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研读课文,走进文本。1、第一次比绝招时,小柱子为什么觉得尴尬?(1)第一次比绝招时讲了谁?他们各有什么绝招?(2)小柱子为什么觉得尴尬?2、小柱子蔫蔫地回家后发生什么事?听了奶奶的话,小柱子明白了什么?3、第二次比绝招时,小柱子却得到了小伙伴们的——羡慕。这是为什么呢?(1)小柱子练成了什么绝招?小伙伴有什么反应?你想对小柱子说——(2)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出绝招的。四、感情升华,深化文本。1、从小柱子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发或有什么感受?2、欣赏他人的绝招,加深感悟。五、拓展训练,走出文本。(任选一题作业)1、语言锤炼:展开想象的翅膀,下一回合比赛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写一段话。)2、生活实践:把自己的拿手本领展示给同学看,并说说你是怎么练出来的?3、破解绝招:如果9×12可以这样算:10×12-12=108,那么爱钻研的同学,你能破解小柱子99×76的绝招吗?附板书:16.绝招尴尬羡慕勤学苦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