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走近“以学定教的课堂转型”最近,认真学习关于课堂转型的相关理论、报道。还没有理出一个明晰的思路。在此和同仁探究、碰撞,以求得到一些启迪。何为“课堂转型”?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顾泠沅说:未来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教学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也就是“以学定教”课堂转型最为核心的一句话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这不仅是我们将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也是国际上课堂教学发展的潮流所向。把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做到以学定教。一、明确目标,充分自学。我们周三,姜艳、王燕两位老师为我们执教了两堂研讨课,给了我们研究的话题和支点。今天我们就这样的课堂来谈谈课堂结构模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也是要倡导以学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要改变那种大量讲授、大量训练的课堂基本形态;改变老师讲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的课堂基本状况;改变课堂教学开始于老师的备课和讲课,结束于考试评价的局面;改变围着知识转、围着重点转、围着老师转、围着形式转的窘境;改变学生感受不到课堂的愉悦和学习的幸福,师生关系紧张的现状。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应该开始于老师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评价始终与教学过程平行,教学总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与改进。“学生会的不讲,讲了不会的也不讲。”不管是“预习”也好,“预学”也好,都是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通过自学、讨论互动,找出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两堂课,从小组合作学习入手,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梳理脉络。目标明确,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也比较熟练掌握这种形式的学习,很快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二、交流互动,成果共享。要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第一环节后,老师检查小组学习情况,用开火车方式读词语,交流生字的注意点。平时我们也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探究、表达欲望。实践表明,学生非常乐意充当别人的小老师,把自己或小组成员观察、讨论的对难写、易错的地方进行充分的交流。比如姜老师的课上:讯,笔顺的指导、一横不要写成一点,学生都能“揪出来”,把知识和经验与大家共享,特别是得到大同学或老师的认可时,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当然,孩子会有疏漏的难点,这时,老师就发挥出自己点拨、深入难点的作用。姜老师“考考你们”,“玛瑙”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共同点,“郁郁葱葱”常用来形容树木,“驰名中外”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在学法的指导中难点一一突破。三、着眼训练重点,扎实学法指导。现在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很多还是被动进行的。课堂上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动起来,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是一个问题的症结,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从这里去改。两堂研究课都用学习单任务驱动的形式让每个孩子参与进来,比如王燕老师的第一次小组学习要求中,第2,给课文分段,用上“简介了”“描写了”“总结了”等词语,概括说说每段主要写了什么,每组2号同学进行汇报。这样的学习要求非常明确,并作适当的提示,汇报交流的同学也做了规定。当然,这次是2号,下次就是别的同学了。概括段意的要求很明晰,学习方法指导很扎实。让每个学生思维动起来,嘴巴动起来,语言表达更有条理、文章脉络非常清晰困惑: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堂要多给学生创设相互交流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合作中产生真知卓见。理想的课堂应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问题意识、探究兴趣,在课堂中形成师生平等互动、培养学生交流沟通、团队学习、自主管理能力的过程。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选择课堂、选择探究课题、选择实践项目,那么,我们的学生都会具有创新人才的潜能,我们的课堂都会成为师生共生的乐园。此时此刻,课堂转型自然水到渠成。在实践中,往往我们难以做到,交流、沟通、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