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20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4.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讨论,明确作者从试验中得到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到的。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自然界的奥秘。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2.感情朗读课文。3.大概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作者作了有个什么试验,这个试验的结果怎样。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教师引述。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呢?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A.出示生字词语卡片,用指名读、开火车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认字方法。C.指名多人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4.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1.学习第一自然段。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2.学习第二自然段。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实验做法的句子。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句子写在黑板上。D.议一议。·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句子有没有完全找出?·为了保证试验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有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四.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2.学生组词书写后,展示交流,评议不足或优点。五.课堂练习1.学习生字。A.出示要写的字,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B.书写后,评议。2.抄写词语。六、快乐阅读:七、快乐写作: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的实验过程吗,先说一说,再动笔写一写。板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一试验经过和结果写具体的。2.培养孩子们对自然,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讨论,明确作者从试验中得到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到的。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自然界的奥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实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3.试验结果怎样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1.激励学生多朗读第三.四、五段。A.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的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在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C.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辨认方向的能力?请说明理由。三.赏读片段,表达感情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2.学生自读体会。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话,表达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