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维护人格尊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2)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作出判断。•(3)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保护的法律规定,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一、教学目标•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明白人格尊严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2)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在逐步扩展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二、教学重点、难点: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七嘴八舌:超市这样做合法吗?为什么?2003年10月的一天,一位妇女在深圳的一家超市购物时,偷了超市的东西。在她走出门口时被保安发现,保安随即对其进行了搜身,发现了赃物。超市保安没有报警,而是写了一张“我无耻,我是小偷”的牌子,让其拿着当街示众。故事导入:乞丐有尊严吗?•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七嘴八舌:请同学们就这件事谈谈自己的观点新闻评析广州一家韩国公司女老板,为了惩罚迟到的中方雇员,竟令中方雇员向她集体下跪,以满足她的虐待淫威心理。对此,你有何看法?第一课时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新闻后续大多数中方雇员为了一份有限的薪水,做出了牺牲人格的尊严和民族气节而向恶人下跪的选择。这当中,只有一名从河南来的打工青年孙天帅,毅然做出了辞职不跪的义举,令韩国女老板目瞪口呆,淫威之心顿减。这位河南打工青年的行动受到了所有知情者的高度称赞。很快,另一家中国公司破格录用了这位铮铮硬骨的男子汉。此刻你的心情又是如何?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审押犯,都有人格尊严权。1、含义: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2、内容: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3、侵犯公民的这些权利,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一对农村夫妇,生了个胖儿子,夫妇俩开心之余,却为儿子取姓名发了愁,思来想去,朴实的夫妇终于给儿子取名“寿生”,祝他一生平安,长命百岁。寿生渐渐的长大,转眼来到了省城读中学,为了能培养他成材,父母亲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寿生也很懂事,在校非常关心集体,热心助人,成绩优异,在一次省奥林匹克英语竞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可最近向父亲提出改名字。因为他父亲姓秦,所以同学嘲笑他,叫“禽兽生”,但是遭到父亲的拒绝,说“我是你的父亲,我们家长取的名字,怎么能够让你自己更改。”父子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他爸爸有权阻止吗?说说理由姓名权•公民的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一般情况下,还包括公民的曾用名、别名、笔名等。•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借家庭经济有困难的战士的姓名往其家里寄钱或以他人名义帮助老幼病残等弱势群体算不算是侵犯公民的姓名权?是否违反了诚信做人的原则?议一议议一议•在某机械厂上班的王师傅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一年前被评为单位“先进个人”。•但在前不久,在处理一些具体事情时,他同厂长发生了矛盾。于是,厂长宣布取消他的单位“先进个人”的称号。案例分析:说一说:厂长的做法合适吗?为什么?荣誉权•荣誉是国家、社会、组织授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如“劳动模范”、“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属于一种精神鼓励。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补充:禁止对获得荣誉称号的人进行挖苦、讽刺和打击。)法律援助:如果你是王师傅,你会怎么做?•张亮同学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班级有一位同学李钢也很努力,但是成绩却不如他。这位同学心里很不平衡。于是,李钢就四处散布张亮考试作弊的谣言。此后,同学们对张亮开始慢慢疏远了。张亮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