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基本知识。(2)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的含义。(3)学会赏析戏曲。(4)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戏曲的精彩片段。2、过程与方法(1)通过知识竞答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基本知识。(2)通过观看戏曲片段、模仿秀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教学设想1、指导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听戏、看戏,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2、亲身体验,学唱戏曲,学演戏曲,学画脸谱。3、能用语文知识简析戏文,理解其思想艺术特点。4、考察地方戏的特色以及现状。5、讨论地方戏的现状,给出振兴方案。教学重点1、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的含义。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精彩片段。3、学会赏析戏曲。4、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教学难点1、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的含义。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精彩片段。3、模仿秀学唱戏。活动形式1、知识竞赛:检验知识收集、整理情况。2、赏析戏曲,模仿秀:具体体验戏曲的魅力。3、赏析戏曲,用自己的话描写一段戏曲表演。4、经验共享。活动用具多媒体课件、自制脸谱、记分牌。课前准备教师:1、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戏曲的知识。组织学生听戏、看戏。2、指导学生自制脸谱以及表演戏曲片段,亲身体验戏曲的魅力。活动过程一、导入谁知道刚才我们听到的那段视频的名字是什么?《唱脸谱》很好,脸谱在干什么时候才会用到?(唱戏)戏曲是一门艺术,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鲁迅曾在《社戏》里也表现出对儿时看戏念念不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戏曲大舞台》一起感受它的魅力吧!二、戏曲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知识积累情况(一)、小组合作教师把学生分成四组,展示收集的有关戏曲的知识资料,四人小组内共享、交流。(二)、学生自选一个主持人宣读活动规则:每组基础分100分。必答题每题10分,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时间30秒。抢答题听到“开始”后才可以答题,犯规取消回答本题资格,答对每题加20分,答错每题扣20分,时间30秒。(三)竞赛开始1.小组必答。第一组:(1)、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中国戏曲)(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剧种是——昆剧(昆曲)(3)、我国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4)、发源于湖北,发展壮大于安徽庆安一带的戏曲剧种是——(黄梅戏)(5)、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第二组:(1)、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中国剧种是——(京剧)(2)、中国戏曲发展中“南戏”的形成是戏曲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请问“南戏”产生于哪个年代?——(宋代)(3)、中国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4)、据统计,中国现有戏曲剧种大约是多少?——(360多种)(5)、“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唱的是戏曲表演中的一个什么特点?(脸谱)第三组:(1)、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后来他们兼收其他地方戏的精华,诞生了被称为“国粹”的剧种是——(京剧)(2)、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手、眼、身、法、步)(3)、京剧有哪两种主要唱腔?(西皮、二黄)(4)、“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说的是戏曲表演中成队的随从或兵卒在台上表现大场景的演出特点,这些演员被称为——(龙套)(5)、到了十三世纪的金代,表明说唱艺术在文学上和音乐上都发展成熟的作品是——(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第四组:(1)、中国戏曲起源于哪几种艺术形式?(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2)、中国戏曲主要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的?(唱、念、做、打)(3)、陕西的戏曲剧种是?(秦腔)(4)、戏剧脸谱中的红色代表的是——(代表忠勇,含褒义)(5)、古代的滑稽戏是从“优”发展而来的,在古代“优”是指——(古代帝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调笑为职务)2.小组抢答。(1)、唐玄宗时大力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