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之我见来宾市兴宾区民族小学邮编:546100姓名:华玉珍联系电话:13211587525【摘要】小学阶段,孩子正处于一个最具可塑性的阶段,是一张空白的“画纸”,对这一时期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更具有非凡的长远的意义。针对当前小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状况,应该以认知为基础,激发孩子的交往兴趣,强化他们的交往意识。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在生活的各种细节中,科学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关键词】小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一、小学生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人类总是在不断的交往中从事工作、学习和其他社会活动的。人际关系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学生良好的个人品德、个性及健康的心理的形成,甚至会对个人成就产生深刻影响。而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不可能具有独自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又由于过去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知识上,很少注意到小学生也有人际交往的需要,使得小学生交往障碍这一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威胁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顺利发展。所以交往能力就成为每个人必须学习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交往能力培养更具有非凡的长远的意义。训练有素的交往能力,是他们今后能够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奠定的基础,这种能力对孩子毕生的发展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莱兹曼认为,整个青少年期是心理成熟和形成个性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的孩子则处于一个最具可塑性的阶段。所以,把目光投向这一年龄段孩子的人际交往,通过人际互动,使小学生学习与人相处,建立适当的自我概念,至关重要。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学会人际交往、适应学习生活、融入集体生活的基础阶段。学校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可塑性最强时期的主要生活环境。他们的主要交往对象是父母、教师和同学。校内人际关系又占据较大比例和重要地位,小学阶段良好的校内人际交往环境和人际关系能使孩子们身心愉悦,自信心强,培养乐观豁达的品格,在当前乃至今后的生活中都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应对各种问题。从低年级就开始重视小学生交往能力培养还有助于及时纠正其交往中的出现的不良倾向,如对于常见不良倾向分类中的内向封闭的退缩型或鲁莽粗暴的攻击型,都可以及时正确导向,解决其和周围同学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形成积极的良性的循环。正是由于这一年龄段孩子们认知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可塑性最强,所以此时就开始重视孩子们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培养,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孩子们将来要面临的是更加激烈的世界竞争,世界合作与挑战,社会生活愈趋复杂,他们的交往空间更加增大,交往的内容更加丰富,交往的活动更加活跃。因此,在现代素质教育中,加强少年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二、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几乎对于每个人都要经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阶段,童年的美好记忆对于所有人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美好和谐的童年将促使一个人形成完善的人格,完美的性格。小学时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时期正是儿童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的关键时期。要培养德才兼备的21世纪的人才,就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规律,做到因材施教。盲目行事,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可能给小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利的消极影响。因此,探讨小学生心理不仅是发展心理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与同伴的交往、与父母的交往、与教师的交往(一)与同伴交往的特点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小学生认识过程的发展相适应,也与小学生在班集体中的集体活动经验有关。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最初是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偶然兴趣一致的基础之上的。小学生的同伴关系还具有一定的性别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他们最喜欢的同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二)与父母交往的特点虽然小学生与同伴的交往明显增多,但与父母仍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对父母仍怀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小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在其发展上仍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在家庭中,父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小学生施加影响:第一,教导,即父母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向小学生传授各种社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