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为艺术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张晓燕(从化市江埔街和睦小学510900)(作者简介:张晓燕,女,小学音乐高级教师。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市江埔街和睦小学。参评学科:音乐。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市江埔街和睦村,邮编:510900,电话:13926140123,电子邮箱:184468743@qq.com)摘要: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打破了传统艺术教育分科的界限,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诞生的一门新型课程。艺术课程通过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艺术材料,创设开放的活动情境,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演、交流中,充分激发自身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学期,小学音乐科开始使用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艺术》教材,借助信息技术在艺术课堂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使艺术课堂更添无穷魅力。关键词:信息技术辅助艺术教学创造能力在艺术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创造能力,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引导。以创造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即兴创作、即兴表演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善于自我表现,让学生体验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乐趣,从而实现艺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艺术课程标准理论指导下,艺术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艺术课中的兴趣点,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运用赞美和鼓励,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体验充满创造性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在艺术课教学实践中发现,完成一节艺术课,并引导学生创新时,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艺术课堂的运用,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方法,使艺术课堂更添无穷魅力。1.巧妙运用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生创造潜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率先进入“角色”,以生动的身体语言、形象的启发、巧设导入,酿造良好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巧妙借助信息技术运用以下的方法进行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1.1游戏导入法。儿童热衷于游戏,追求其过程的快乐。我抓住这一特点作为创造性艺术活动的切入点,通过游戏的亲身实践来激发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的接受教育。在上一年级艺术课《小动物走路》这一课教学时,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小动物,好奇爱玩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在导1入时,将音乐中出现的小白兔、小鸭、小鸡、小花猫等动物精心制作出多媒体课件。首先,我用音频制作了小动物的叫声,让学生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的声音,全班一起玩起了“小动物模仿秀”的游戏。这样,既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可通过声像使孩子们善于分辨不同的声音,同时培养了同学们的听辨能力。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出各种动物走路的视频让孩子们欣赏,引导学生跟伴奏音乐《小动物走路》来模仿不同动物走路的样子,用不同方式诱导、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孩子们在赏心悦目、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解决了难点,突出了重点找出了规律。使他们加深对艺术形象的理解,大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创造能力。1.2故事导入法。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故事视频导入。例如《小兔乖乖》一课,本节课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看动画片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也是他们进行认知活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引用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导入教学内容在学习歌曲之前,我在网上下载了儿童故事《小白兔和妈妈》的视频播放给学生欣赏。学生对“故事”产生浓厚兴趣,所以听时特别认真、细心,逐步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绪,教师排练故事表演,并和学生一同制作表演所需要的服饰、道具,根据故事用多媒体课件画面作为表演场景。孩子们穿上自己动手制作的服饰去表演,这个时候全班同学都沸腾了,活生生的《小兔乖乖》的故事就上演在他们眼前。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设计这样的故事情境教学,大大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表现、和创造能力,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艺术,充分欣赏艺术之美。1.3谜语导入法。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新课,不仅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能引人入胜地设置悬念。如在教学《小蚂蚁》一课时,因为是一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