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道路纵断面设计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1.纵断面(vertical)-----用一曲面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展开成平面。2.路线纵断面图(verticalprofilemap)-----反映路线在纵断面上的形状、位置及尺寸的图形叫路线纵断面图。3.纵断面设计-----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研究路线线位高度及坡度变化情况的过程。地面线: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设计线:路线上各点路基设计高程的连线。二、路线纵断面图构成:三、路基设计标高(designelevationofsubgrade)1.新建公路:①高速、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②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和加宽路段时则是指设置超高加宽之前该处标高;设计标高设计标高三、路基设计标高(designelevationofsubgrade)1.新建公路:①高速、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②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和加宽路段时则是指设置超高加宽之前该处标高;2.改建公路: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以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或行车道中线标高。3.城市道路:一般指车行道中心标高。四、纵坡度(longitudinalgradient)表示方法:纵坡度的表示方式不用角度,而用百分数(%)•道路上3%的纵坡对汽车行驶不造成困难。路线前进水平距离520520米,克服高差1313米,则纵坡为?%2.5%纵断面设计线直坡段坡度=两变坡高差/平距上坡为正下坡为负平坡为0坡长:水平距离竖曲线段凸型竖曲线凹型竖曲线半径R长度L(水平距离)竖距h(%)Lhi1.最大纵坡①定义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②作用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接影响路线的长短、使用质量、运输成本及造价。第二节纵坡设计一、纵坡度③影响因素汽车的动力特性:汽车的爬坡能力汽车下坡的安全性道路等级:等级高,行驶速度大,坡度阻力尽量小自然条件:海拔高程、气候(积雪寒冷等)有经验的卡车司机会在下坡前给刹车毂加水降温最小纵坡:各级公路在特殊情况下容许使用的最小坡度值。最小纵坡值:0.3%,一般情况下0.5%为宜。适用条件:横向排水不畅路段:长路堑、桥梁、隧道、设超高的平曲线、路肩设截水墙等。当必须设计平坡(0%)或小于0.3%的纵坡时,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干旱少雨地区最小纵坡可不受上述限制。2.最小纵坡3.平均纵坡1.定义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它是衡量纵面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2.作用(1)在山区高差较大地区,为了防止交替最大纵坡和最短长度的缓坡形成“台阶式”纵断面线形,应对路线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平均坡度加以限制,以提高行车质量。(2)汽车在长上坡上行驶,会长时间地使用二档,造成发动机长时间发热,导致车辆水箱沸腾;下坡则频繁刹车,司机驾驶紧张,也易引起不良后果。LHip•《标准》规定: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任意连续3km路段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山城道路的平均纵坡按上述规定减少1.0%。•对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平均纵坡应较规定值减少0.5%~1.0%。4.高原纵坡折减1.高原为什么纵坡要折减?•在高海拔地区,困空气密度下降而使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汽车的驱动力以及空气阻力降低,导致汽车的爬坡能力下降。•另外,汽车水箱中的水易于沸腾而破坏冷却系统。2.《规范》规定:•位于海拔3000m以上高原地区的公路,最大纵坡应按规定予以折减。最大纵坡折减后若小于4%,则仍采用4%。二、坡长限制坡长是纵断面上相邻两变坡点间的长度。坡长限制,主要是对较陡纵坡的最大长度和一般纵坡的最小长度加以限制。1.最小坡长(1)原因:①若坡长过短,则变坡点个数增加,行车时颠簸频繁,影响行车平顺性;②若坡长过短,则不能满足设置最短竖曲线这一几何条件的要求。(2)最小坡长要求最小坡长通常规定汽车以设计速度行驶9s~15s的行程为宜。坡长2.最大坡长(1)原因①汽车在长距离的陡坡上行驶时,行车速度会显著下降,甚至要换低速档克服坡度阻力,使车辆间相互干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