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反思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代艳杰21世纪的历史教育不仅要使人明智,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也不仅使要单纯培养历史学科能力,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以立信仰,以助生活,以愉悦人生”。从而提升作为社会公民的“人”的素养和内涵。我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试着朝这一方向做了些探索和努力。一、创设情景,构建新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情景的设置,可以起到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情趣等多种作用。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基于知识和经验的背景而整体的构建知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激励儿童在他的心灵留下愉快、振奋、精力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会转变为信念。”因此,情景设置应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和诱惑力我在上《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时,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征,采取了现实热点与历史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前,我经过反复琢磨,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2008年中国将迎来什么盛事?”“你知道奥运会最早产生于哪个国家吗?”“古今中外的运动员,他们处于运动状态时,有种什么美?”“古希腊人为什么追求力量美?你能结合上节课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吗?”“上一问中的”人们”指全体希腊人吗?”然后教师作总结叙述:“未数不多的希腊公民履行国家义务,为国尽忠尽职,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他们也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个人的价值。正是在特殊条件下,对公民的极端重视,希腊雅典城邦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民主政治。”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教材观点,用寻找事实、阅读材料、分析思考等方法来解决问题。我在上《孔子与老子》一课时,采用了历史回顾的方式,将文字叙述与图片展示相结合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挖掘潜藏在教材背后的内容,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宋代开过宰相赵普曾说,自己时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大屏幕展示图片:《论语》及《论语》中的名篇、名句)山东曲阜是孔子的故里,这里有享誉海外的孔府、孔庙、孔林,每年来这里旅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大屏幕展示图片:孔府、孔庙、孔林)2006年是孔子诞辰2557周年,在孔子的故里曲阜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来自海内外的几千名祭孔代表参加了盛大的仪式。(大屏幕展示图片:孔子文化节、两岸共庆孔子文化节)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如今,研究孔子文化的学院在世界各地建立,国际孔子文化节的活动也全面展开,在西方社会掀起了一阵阵孔子文化热。(大屏幕展示图片:肯尼亚孔子学院、墨西哥孔子学院等)应该说,孔子缔造了一个神话,一个在2500多年以后还会对世界产生如此巨大影响的神话!孔子是有力量的,在他的身上,凝聚着一种从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含的力量。今天,我们记住孔子,一般给予他四个称谓: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屏幕展示图片:孔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亲近孔子,了解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二、转变角色,探究新知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最关键的是转变师生角色,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陶行知先生说:“好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要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演”变成“导演”,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服务”“参与”“引导”“点拨”的作用。下面就以《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片断为例加以说明。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收集鸦片战争的经过和影响的资料,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当我讲完鸦片战争的背景,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他们的1成果的时候,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们一板一眼地将自己探究到的结果展示出来。当他们的劳动成果赢得了阵阵掌声的时候,他们即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教师也达到了育人的目的。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中,我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圆明园是近代中国屈辱的见证,近代中国的沉沦和被动挨打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当前社会上部分人要求重修圆明园,谈谈你对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