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徐英第一节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分类第七章明沟排水系统•田间排水网(农沟及以下排水沟)•各级输水沟道(干、支、斗沟)•排水闸、涵、站等建筑物•排水承泄区(江、河、湖、海等)一、排水系统的组成二、排水系统的类型1.一般排水系统①组成:干、支、斗、农沟。②作用:一般只起排水作用。③适用:山丘区,一般平原;干旱、半干旱地区。2.综合利用排水系统(也称河网化排水系统)①组成二、排水系统的类型②作用:以排水为主,兼顾滞涝、引蓄水灌溉、养殖、通航等作用。③河网的主要特征A.深:(“深”是综合利用的关键)B.网:水系成网,调度灵活;C.平:沟底要平,能排能引,航运、养殖;D.分:高低片分级控制,高水高排、低水低排④适用:低洼的平原地区或圩区。第二节排水系统的规划布置第七章明沟排水系统1、水平排水和垂直排水2、自留排水和抽水排水3、排涝和排渍4、地面截流沟(又称撇洪沟)和地下截流沟排水一、排水方式1、低处布置2、便于机耕、管理3、降低造价4、洪涝分治5、灌排配套二、规划布置原则6、综合利用7、高低分排8、排蓄结合9、安全可靠三、排水系统的规划布置1.山丘区①干支沟:尽可能利用天然河道。②斗、农沟:地面有一定坡度时,用灌排相邻布置;平坦时,作灌排相间。③一般斗沟间距400~1000m,深1.5~2m;④农沟间距100~300m,深1.0~1.5m。三、排水系统的规划布置2.平原地区①骨干排水沟道尽量利用原有河沟②河网的一般规格:三、排水系统规划布置3.圩区①外河网:地区骨干河网(干、支河)②内河网:由中心河、生产河组成a)较小的圩区宜采用丰字形内河网。b)较大的圩区宜采用井字形内河网。c)生产河的间距约为200~300m。注意:一般排水系统排水沟与灌溉渠统一布置;综合利用排水系统则先于渠道系统布。第三节排水沟的设计流量第七章明沟排水系统一、设计排涝流量(最大设计流量)•设计排涝流量:发生排涝设计标准下的暴雨时,排水沟应通过的最大流量。•作用:确定(骨干)排水沟断面、排水建筑物的尺寸。一、设计排涝流量(最大设计流量)(一)地区排涝模数经验公式法•设计排涝模数:排涝区单位面积(km2)上的设计排涝流量。单位:m3/s/km2,用符号q表示。•计算步骤:(1)确定计算暴雨P(2)计算设计净雨R(3)用经验公式计算排涝模数q(4)计算设计排涝流量QnmFKRq一、设计排涝流量(最大设计流量)3/1FPKqsam(二)山丘区排水模数经验公式1、10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