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培训感受----修改、评价实现有效写作提高写作素养临港外国语小学张军民学生愁写作,教师愁修改,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共识。学生愁写作,愁的是写什么,怎样写。教师愁修改,愁的是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每次的作文修改,教师都要“煞费苦心”一番。眉批、总批写的头头是道;优点、缺点说的恰如其分。既怕伤了学生的自尊,又怕没有起到指导的作用。而面对教师的“一番苦心”,换来的是学生的“不闻不问”,他们捧着作文本,往往关心的是什么等第(多少分),而并不是静下心来阅读老师的点评,思考自己的习作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冷漠导致了教师的修改流于了形势,成了为应付学校领导的检查而做的事情。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教师一直在思索,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发挥修改作文的作用呢。毕竟“文章不厌百回改”呀!近一年多来,我努力在这方面做了些小小的创新。我的具体做法:每次习作后总要抽出一两堂课,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并写下自己对其他三篇文章的意见,然后推选出一位比较优秀的上台当众朗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做点评。点评文章中的优点,说出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指出文章中存在的缺点,并提出修改的意见。学生从思想内容、布局谋篇谴词造句、标点符号等诸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写出简要批语,再把这些文章贴出来,让大家品头论足,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体验自己修改作文的乐趣。及时、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是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大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长处,我们都应该及时地给予夸奖,在眉批或总评中加以鼓励。这样,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就会慢慢地品尝到进步的喜悦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从而树立起自信心,进而诱发起他们自己修改作文的兴趣。还有,每隔一段时间在全班举行一次作文擂台赛,让学生把自己作文中的优秀片断、优秀词句挑选出来,在全班中进行比赛朗读,让学生自评、互评,从而起到互相学习的作用。教育学家赞科夫认为:在整个作文过程中,作文评改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基于这种理论的指导,我采用了自由开放的评改形式把评改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目的是让学生参与习作的整个过程,亲身经历每一个环节,从中受到直接的启迪。当自己的作文要读给大家听时,他得用心地去写,专注地去读,虚心地去学;当评价他人的习作时,他得专心地听,认真地思,准确地评。整个评改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亲历、去探索、去发现。通过自由开放的评改,为学生建构自我评价的平台,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兴趣在同学的欣赏和表扬中,获得了作文的自信,在相互的评价中,促进了竞争。一般来说,有良好的写作态度也就有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写作态度,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正确积极的写作态度包括:认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积累写作素材;广泛阅读,汲取写作营养;积极投身写作实践,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或超额完成写作任务;一丝不苟地构思、起草、修改、誊写、反思与总结;积极参与相互评改和集体评改。如果对作文敷衍了事,抱着完成学习任务的心态,是绝对写不好作文的!良好的写作习惯主要包括: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认真阅读积累的习惯,列提纲打草稿的习惯,反复阅读认真修改的习惯,认真誊写的习惯,积极参与小组评改的习惯,认真评改他人作文的习惯,认真写“作文后记”的习惯等。在评改中,教师要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与良好习惯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而对不正确的写作态度与不好的写作习惯要给予正面的疏导,切不可打击挖苦,并且要督促学生在写作实践逐步改正,使其朝着正确的态度与良好的习惯方面发展。语言是作文评判与评价又一重要内容,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言语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表述思想、抒发情感、表现生活的基本工具和载体,除却文章的内容,重点要评的就是语言。对于语言,可从如下方面进行评判与评价:词语是不是准确、贴切,句子是不是通顺、流畅、规范,语言是不是形象、生动、有感染力和个性色彩,修辞手法是不是得当、增强了表现力,表达是不是符合逻辑、符合生活实际。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