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二、选题意义1、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这一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2、高效课堂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精髓,它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改革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3、学生认知发展的需求。小组合作学习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4、新型师生关系的需求。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单项或双向交流改变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培养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5、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逐步体验到,在合作过程可以解决许多自己单独不能完成、不能解决的问题,之中不但展现了别人的能力,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能力。6、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社会化发展得到了张扬。三、课题研究计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策略。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期调研工作。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3、请专家再次指导,规划本课题的研究。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2、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第四阶段:总结阶段1、做好后期工作,收集总结相关材料。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论文。四、研究过程1.调查情况,学习相关理论,转变师生观念。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论坛讨论等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需求,喜欢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的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特点。接下来我们组织课题组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心理学,差异教学,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各种案例。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家沟通交流,经过讨论,使老师们的思想观念渐渐地统一,对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一个比较客观和理性的看法。2、进行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改进合作方法。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试着运行,然后再调查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感受、不足之处等等,就对学生的调查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每个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大家在教研例会上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到一起,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得到一阶段我们实验的真实情况和效果。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的进行调整,通过不断的更正,调整,逐渐地摸索出里面的一些规律。3.收集资料,撰写课题论文,形成科研成果。在实践的基础上,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阶段小结,并积极撰写课题论文、随笔,形成了初步的科研成果。五、研究成果1、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策略。由于小组成员间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另外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也存在差异,在分组时依据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性别等将学生分组,这样有助于打破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障碍,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2、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1)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尊重他人想法。(2)冷静思考别人意见,完善自己想法。(3)、收集整合小组意见,表达自己观点。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