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和支气管肺癌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一、定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bronch-ogeniccarcinoma):原发于肺部的恶性肿瘤,90%从支气管上皮化生而来,又叫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Lungcancer)。二、流行病学特点近二十年,发病率、病死率持续上升,工业发达国家已占恶性肿瘤之首,我国近十余年来肺癌发病率亦由70年代的第四、五位上升至首位。男性﹕女性=3~51﹕,40岁以上发病,多在60-79岁。三、病因和发病机制(一)•一、吸烟:80~90%的男性肺癌与吸烟有关,女性约19.3~40%与吸烟有关。•危险度:纸烟高于雪茄和烟斗;二手烟危险性增加50%。LOREMIPSUMDOLOR•二、职业致癌因素•在美国,15%男性肺癌和5%女性肺癌与职业因素有关。•石棉、无机砷化合物、二氯甲醚、铬、镍、氡、芥子气、氯乙烯、煤烟、焦油、多环芳烃等三、病因和发病机制(二)•三、空气污染•小环境•大环境•四、电离辐射•五、饮食与营养•六、慢性感染•七、遗传四、病理及分型•(一)以病变发生的部位分型•中央型:病变发生在段及段支气管以上的。占3/4左右,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多见。•周围型:病变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占1/4左右,以腺癌多见。(二)组织学类型•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1)鳞状上皮细胞癌(鳞癌):最常见,占肺癌40-50%,多为中央型,生长较缓慢,有向管腔内生长倾向。肿瘤中央亦形成空洞。淋巴转移为主,血行转移较晚。对放化疗较敏感。(二)组织学类型•(2)腺癌:发生率次于鳞癌,女性多见,与吸烟关系不大。多属周围型,有向管腔外生长倾向。血行转移较鳞癌早,易累及胸膜产生胸腔积液。•细支气管-肺泡癌属腺癌类型,结节型和弥漫型之分。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更差。存在:鳞腺癌(二)组织学类型•(3)大细胞未分化癌(大细胞癌):包括巨细胞癌和透明细胞癌,发生肺门附近,或肺边缘支气管,转移比小细胞未分化肺癌晚,手术机会比小细胞未分化癌多。•(4)其它鳞状细胞癌(~30%)•最常见于男性•与吸烟密切相关(剂量依赖性)•倾向于局部播散•更容易从痰中检出•编码解毒蛋白质/抗氧化剂效应蛋白质的基因高表达肺癌的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腺癌(30-50%)•是妇女和非吸烟者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常常为周围型病变•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在增加•编码小气道相关和免疫相关蛋白质的基因高表达•经常报告K-ras基因突变•支气管肺泡癌是腺癌的一种亚型大细胞癌(10-25%)•很原始的未分化细胞•通常为周围型病变•有高度转移倾向(二)组织学类型•2、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占肺癌20%,包括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复合燕麦细胞型。多为中央型,生长快,恶性程度高,对放化疗最敏感,但预后最差。具体神经内分泌和化学受体功能,能分泌5-羟色胺、组胺、儿茶酚胺等物质,可引起类癌综合征。五、转移方式直接扩散:支气管壁、邻近肺叶、胸膜、胸壁、纵隔(心包、心脏、大血管、食管、神经)、膈肌。淋巴转移:各型均可出现,以腺癌多见,常出现癌性淋巴管炎,转移淋巴结成串融合。向支气管旁、隆突下、肺门、纵隔、对侧肺门、锁骨上等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小细胞肺癌多见,癌细胞侵入小静脉而发生远处转移,最常见转移部位:骨、肝、脑、肾上腺等。六、临床表现原发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咳嗽咯血喘鸣胸闷、气急体重下降发热七、影像学及其它辅助检查(一)胸部X检查中央型X线表现(一)胸部X检查(一)胸部X检查(二)胸部CT(二)胸部CT(二)胸部CT(二)胸部CT(二)胸部CT三)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肿瘤组织摄取葡萄糖高于正常组织,以18F脱氧葡萄糖作为示踪剂,进行PET显像,可发现高代谢的肿瘤,常用于检测原发灶及肿瘤转移情况,目前也有用于查体。目前我院使用PET-CT在显示肿瘤的同时,可同时准确CT定位。但也有假阳性或假阴性。(四)痰脱落细胞检查简单、有效的早期确诊的方法,阳性率达70-90%,多次送检可提高阳性率。注意鼻咽癌和食道癌有时也可阳性。(五)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直视病变、刷检、活检、灌洗等四、纤支镜检查:阳性率80%~90%(六)穿刺活检经胸壁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