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问题1.为什么说ADHD是一种疾病问题2.ADHD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疾病问题3.为什么在现代社会儿童多动症成为引人关注的问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活动过度(HyperactivityHyperactivity))冲动性(ImpulsivityImpulsivity)注意缺陷(InattentionInattention))与发育水平不相称与发育水平不相称注意缺陷11、上课易分心、上课易分心22、做事粗心、拖拉、做事粗心、拖拉33、、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心不在焉,似听非听44、做事易半途而废、做事易半途而废55、易遗忘日常活动,经常丢三落四、易遗忘日常活动,经常丢三落四多动多动1.1.在应安静的场合活动过多在应安静的场合活动过多2.2.上课小动作多上课小动作多3.3.话多,插嘴,过度喧闹话多,插嘴,过度喧闹冲动冲动11、、情绪不稳,易激惹,缺乏情绪不稳,易激惹,缺乏自控自控2.2.行为冲动,不顾后果行为冲动,不顾后果33、、不守纪律,规则不守纪律,规则ADHDADHDADHDADHD伙伴关系不良不遵守纪律学习困难自尊心低自尊心低对立违抗障碍ODD品行障碍CDADHD的核心是行为抑制(inhibition)缺陷人体行为抑止的脑功能区位于前额叶。PFCADHD的解剖学基础脑功能异常(fMRI图谱)中枢神经递质(DA,NE,5-HT)活动不足ADHD的生化学基础对ADHD的长期追踪研究40%~60%出现ODD21%~45%出现CD25%~35%在青少年或成人期发生违法或反社会行为DSM-IV提出ODD是CD的前驱症,CD又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APD)的前驱症寻求新奇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ADHD情绪激惹对抗权威——对立违抗障碍违纪攻击——品行障碍吸烟、吸毒、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职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成人ADHD物质滥用反社会性人格违法犯罪婴幼儿期学龄期青少年成人行为抑制缺陷在不同年龄阶段、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逐渐发展的谱系环境因素家庭环境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不良、受虐待是攻击性行为的危险因素使用体罚的母亲,其孩子表现依从水平最低教养方式:说教、训诫、惩罚的教养方式:负强化•退让、放纵的教养方式:儿童可以从冲动行为中获益,正性强化(犒赏机制)使儿童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环境因素家庭环境不良:家庭矛盾冲突多、情感交流差、单亲家庭、破裂家庭以及父母教育程度低、社会经济阶层低等因素,是ADHD、ODD、CD的危险因素父母本身的精神病理,通过遗传、养育方式等与儿童行为的发展起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环境因素学校因素:伙伴关系:冲动、攻击的儿童经常和伙伴发生冲突,因而常常被伙伴拒绝师生关系:由于常不遵纪律、经常惹祸,给教师带来很多麻烦,加之不服从管教、与老师顶撞,以致师生关系不良批评、训诫的教育方式与儿童独立意识的增强互为因果,面对困难和挫折,儿童采用了对抗、消极的应付方式环境因素社会环境:电子游戏、网络的传播,拜金主义和暴力、色情和毒品等有害的东西的影响,社会上不良团伙的引诱,是导致品行障碍发生的社会基础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行为遗传学认为所有人类行为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遗传因素决定的不是行为障碍的本身,而是其遗传易感性有遗传易感性个体能否发病,取决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ADHD之所以成为引人关注的问题——(个人)现代社会对学习、成材的关注增加(社会)人类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ADHD的诊断症状的非特异性缺乏具诊断意义的病因学或病理学改变辅助诊断的客观体征与实验室资料少诊断主要依据可靠的病史和对特殊行为症状的观察和检查ADHD的诊断收集资料o病史o体格、神经系统检查o精神检查实验室或特殊检查分析资料,诊断标准的运用在实践中检验诊断病史采集三大主征(发育水平不相称)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度冲动行为起病年龄多起病于7岁前事实上,ADHD儿童的症状常在3岁时就明显表现出来写入“7岁以前”起病,有利于排除学习障碍和其它原因引起的多动-学习障碍儿童常在入学2~3年后,由于学业失败,出现“反应性”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功能损害程度社会功能指儿童学习、与人交往和适应环境的能力1.学习能力:ADHD儿童由于注意缺陷,学习效率低,常不能获得所学的知识,因此表现为学习成绩差、成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