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代替数》教学设计王堰镇永店小学李志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的第一课时《用字母表数》。本单元是小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但是本单元的知识大多比较抽象。如何让学生由生活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用字母代替数》作为本单元的开端,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85、86页的例题和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在经历运用字母表示具体数量的活动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优点。(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的方法,并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书写规则。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学生具体的感知情境,使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探究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培养符号感,发展抽象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意义。教学重点:1.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2.理解并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便写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设计理念: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度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从有趣的问题情景出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问题的解决中,同时设计教学程序时由简单到复杂,逐层深入。为体现课改精神,以合作探究教学理念为理论依据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含有字母的式子的书写规则。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谜语导入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你能猜出它是谁吗?学生动脑猜想,互相交流…2.用字母表示数,初步体验数量间的关系学生回答:青蛙(1)多媒体呈现图片(课本第85页图)学生观察图片内容教师引入: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学生会继续说下去)教师转接:荷塘里有好多青蛙,都数不过来了。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啊?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有以下几种答案)第一种:几只青蛙几张嘴第二种:无数只青蛙无数张嘴…教师对以上学生的回答都要持肯定态度(2)引导学生思考把“几”和“无数”等概数的字词能不能用字母代替呢?学生思考、交流,发现用字母代替数的优点,这样概括更加自然而且朗朗上口。n只青蛙n张嘴教师:这个字母可以代替哪些数啊?学生:可以代替1、10、880、10000等等。总之,字母能代替任意一个数。3.揭示课题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用字母代替数二、交流合作,师生探究(一)猜年龄1.多媒体呈现图片(课本85页图)妈妈在和淘气做猜年龄游戏,我们一块去猜猜吧。淘气今年10岁,妈妈比他大26岁。妈妈今年多大了?学生很容易得出:10+26那么,淘气明年多大,妈妈呢?后年呢?学生思考后,也很容易得到结果。2.引导学生完成下表(多媒体呈现)淘气年龄/岁妈妈年龄/岁11+2622+?33+?……10?11?……a?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像上面的这些式子都表示淘气和妈妈的年龄关系,但是只表示某一年两人的年龄关系。能不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淘气和妈妈母子二人的年龄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探讨,代表汇报:如果淘气的年龄是a岁,那么,妈妈的年龄就是(a+26)岁。教师讲解:妈妈的年龄是(a+26)岁,“a+26”表示无论淘气几岁,妈妈总比他大26岁。这里的a可以表示1,2,3,、、、不是一个具体的数,那么“a+26”也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如果确定淘气的年龄,即a去一个确定的值,那妈妈的年龄也就确定了。4.提问:当a=10时,a+26=?当a=19时,a+26=?(二)摆三角形1.多媒体出示图片摆1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3个三角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