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嘎玛贡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平2抽血量1.5-2ML血常规检验注意事项3血常规检查检查血常规的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如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方面的疾病。根据病情,结合血常规检查,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4红细胞(RBC)正常值:男性:(4—5)*10--12/L;女性:(3.5-4.5)*10--12/L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血液浓缩,身体缺氧,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等。降低: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以及出血。5血红蛋白(Hg)正常值:男性:(120-150)g/L;女性:(105-135)g/L。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等。降低:贫血,出血。6白细胞(WBC)白细胞主要担任防卫工作,白细胞增加或减少,需配合白细胞分类,来初步认定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性感染或为白血病(俗称血癌)正常值:(4-10)*10--9/L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7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正常值:(50-70)%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正常值:(0-00.75)%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8淋巴细胞:正常值:(20-30)%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降低:免疫缺陷。单核细胞:正常值:(3-8)%,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9血小板(PLT)血小板具有凝血和止血功能。正常值:90-300*10-9/L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等。降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破坏增多,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等。10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正常值:男:0.42~0.47;女:0.39~0.40增高: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创面渗出液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减少: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11血沉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判断指标:血沉速度的快慢与血浆黏度,尤其与红细胞间的聚集力有关系。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慢。因此,临床上常用血沉作为红细胞间聚集性的指标。可以反映身体内部的某些疾病。正常值:男性:(0-15)mm/h;女性:(0-20)mm/h增快: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减慢:红细胞增多症,脱水。12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周围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能力,因而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其重要意义。正常值:(00.5-1.5)%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13尿标本的采集与处理14尿液标本的采集尿液标本的采集尿液标本采集是尿液检验的基础。为了保证尿液尿液标本采集是尿液检验的基础。为了保证尿液检验的可靠性,必须坚持尿液检验全过程的全面检验的可靠性,必须坚持尿液检验全过程的全面质量控制(质量控制(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TQMTQM包括包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分析后的质量控制15一、尿液标本采集的一般要求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平时饮食培养用的标本采集前勿用抗生素运动、性生活、月经、过度空腹、吸烟、饮酒、体位都会影响某些检查结果清洁外生殖器、尿道口及周围皮肤,女性应避免阴道分泌物及经血污染尿液导尿标本、耻骨上穿刺由医护人员进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