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震颤的诊断和治疗常见震颤的诊断和治疗介绍定义:•震颤是一种有节律的、不自主的身体某一部分的振动;•是由相反神经支配的肌肉交替收缩引起的。介绍诊断:•震颤的形式;•有无其它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药物或酒精对震颤的影响。介绍治疗:•决定于震颤的类型和潜在的病因;•治疗讲究个体化,要考虑客观评价的震颤严重程度和患者主观感觉的残疾或损害程度,包括在社会生活中的窘境以及患者对治疗手段的喜好;介绍治疗:•大部分震颤患者的症状较轻,部分人只要给予疾病并不严重的保证就能减轻症状;•目前所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其疗效都不能令人满意,患者经常会自行停药;•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接受外科治疗,如深部电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病理生理有关震颤产生的两个假说:•其一强调了神经环路功能上的过度兴奋和有节律的振荡,没有结构上的损害,例如饮酒或摄入某些药物后完全可逆的震颤;•第二种假说认为存在有神经变性表现的永久性结构上的病变,在特发性震颤患者身上发现了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更支持了这一假说。病理生理两个重要的神经元网络:•一是通过基底节的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其生理功能是整合不同肌群来完成复杂的运动程序,确保正在进行的运动程序不会被小的或不相关的外界影响所干扰或中断;病理生理两个重要的神经元网络:•另一环路包括红核、下橄榄核(inferiorolivarynucleus,ION)和齿状核,形成一个Guillain-Mollaret三角,其生理功能是准确调准自主的精细动作;•在这一环路里,下橄榄核在震颤产生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病理生理两个重要的神经元网络:•红核冲动传出→下橄榄核→爬行纤维→小脑皮层的浦肯野细胞;•下橄榄核的细胞彼此之间由缝隙连接组成同步的神经元集合,在正常情况下产生钙离子介导的规律振荡去极化;•这个生理过程在小脑调节精细动作和运动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也与震颤的产生有关;病理生理两个重要的神经元网络:•从某种植物,Harmalplant(Peganumharmala,“SyrianRue”)提取的植物碱能增加下橄榄核神经元的兴奋性,除了有致幻和镇痛作用外也能导致小脑症状如辨距不良、眼震和意向性、姿位性震颤;•这个药物可用于制作特发性震颤的动物模型,而破坏了下橄榄核就能使这种震颤停止;病理生理两个重要的神经元网络:•除了化学物质,影响该环路的结构损害也可引起震颤;•下橄榄核增生性变性(OPCA?)——软腭震颤、下橄榄核增生——进行性共济失调伴随软腭震颤。门诊震颤患者的一般处理震颤的表现、术语和分类:门诊震颤患者的一般处理震颤的表现、术语和分类:门诊震颤患者的一般处理震颤的频率(没有特异性):•常见的震颤频率是4-12Hz之间;•PD的震颤频率较慢,一般在3-5Hz之间;•特发性震颤和增强的生理性震颤频率在5-10Hz之间;•小于4Hz的震颤常见于PD、小脑疾病、Holmes’震颤(中脑震颤)、药物引起的震颤或软腭震颤;原发性直立性震颤的频率在12-18Hz间。门诊震颤患者的一般处理震颤患者的临床检查:•静止性震颤必须在患者受影响的部位没有自主动作或对抗重力时观察;当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其它任务,如行走或对话时症状更为明显;•姿势性震颤见于患者双上肢保持在向前平伸(手心向上、向下均可)的姿势或wingposition(两手食指在胸前对指但不接触);在这些姿势中手或手指的不规则运动都不是震颤;突然的肌张力丧失导致手或手指突然下沉,随后一个纠正动作回到原位提示负性肌阵挛;门诊震颤患者的一般处理震颤患者的临床检查:•意向性震颤的特点是在接近目标时出现动作幅度过大;它可以被一个目标导向性的活动,如指鼻、跟膝胫等所引发;•动作性震颤在患者书写或画图(例如阿基米德螺旋)时明显;PD患者在书写时往往并不出现震颤,但会出现其它表现,如书写过小、动作迟缓等;•从一个杯子向另一个杯子倒水可以观察动作性震颤的严重程度。门诊震颤患者的一般处理震颤患者的临床检查:•有助于发现震颤患者潜在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包括:颅神经、语言、步态、平衡和肌张力;•眼球活动异常提示可能有小脑病变;角膜K-F环对Wilson,s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