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第28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真题体验新人教版必修31.(·全国新课标文综Ⅰ·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A、B两项分别为先秦时期儒学代表孟子和荀子的观点,与题目中的人物“宋明理学家”不符,故排除;宋明理学家在继承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基础上认为人的行为仍与“善”存有较大差距,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故排除C项,选择D项。2.(·广东文综·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答案]A[解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宋明理学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红楼梦》成书于清朝前期,故排除D项;此时孔子仍备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推崇,《诗经》也成为八股取士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排除B项;此时的知识分子仍热衷于科举考试,贾宝玉也未弃儒经商,故排除C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可知宋明理学在明清时期备受统治阶级的重视,居于统治地位。故本题应选A项。3.(·全国大纲版文综·1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以及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家谱体现的是家族的凝聚力,受古代宗法制的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明清时期“名门家族”“普通百姓”修撰家谱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理学的反映,故本题选择C项。4.(·新课标全国Ⅰ卷·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考查基础知识,需要考生深度把握课标。解题关键是以宋朝为界,儒学称谓由“周孔之道”变为“孔孟之道”,抬高了孟子的地位。故选C项。5.(·福建文综·1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思想和儒学的发展,考查考生准确解读、运用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朱熹的历史地位,以及朱熹撰文的原意。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材料虽出自《漳州劝农文》,但内容“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都是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循规蹈矩。四个选项中,既体现重视理学,又体现重视生活细节的选项,只有D项。6.(·广东文综·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陆王心学。“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潜台词:通过内在方式更好。古文意思:就算不认识字不会读书,也要明白仁义,懂得如何做人。陆王心学求理的方式是内心的反省,认为良知人生来就有的。7.(·江苏历史·21)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