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第十五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教学实施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提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建立教师岗位成长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特制定《衡阳市第十五中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衡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促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尽快的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将信息技术从应用层面转向整合阶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我校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和教师办公信息化设施以及“班班通”工程为着力点,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为本,让培训-学习-考试-教研-应用形成一条龙,坚持“研训一体,以研代训,以研促训”,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中学师资,全面提高全校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二、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组长:王福义副组长:刘小武王芳成员:王朝阳肖华柁汪楚段中华王自力章晓阳李作鹏何江三、培训对象1、全体教职员工2、重点对象:5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四、培训原则1、深度融合原则:引导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全过程,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与学校目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优质资源的网络共享,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2、应用导向原则。坚持把应用作为提升培训的切入点、着力点和核心要务。通过将信息技术深入应用于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中,改变目前保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形成内容更加多元、方式更加灵活、目标更加多样的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教材多媒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3、按需施训原则。充分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遵循教师专业成长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律,以需求为导向,以实施“国培计划”和“省1培计划”为契机,合理设计培训课程,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我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4、分层推进原则。按照先易后难、先骨干后全员、逐步推进的方式,强化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培训,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员,点面结合,分层推进,确保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顺利完成,打造一支教育理念先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五、培训目标及任务1、2014年10月—2015年9月,通过每周2课时的集中培训,学校完成对教师基本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技术、课堂多媒体操纵、课件制作等信息化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教师能熟练应用与自己业务相关的各类软件,熟练运用学校设备查找组合教学资料。学校骨干教师要率先通过湖南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测试认证。以数学组为龙头,学校各学科建立起有特色的教师网络工作室。2、2015年10月—2016年9月,通过每月4课时的集中培训和各教研组每周一次的分组研训,增进教师熟练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课堂信息化教学基本技术利用技能等,每位能熟练应用博客、QQ群、校园网站等网上教研方式与专家、教师之间进行研讨交换。学校80%的教师通过湖南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测试认证。所有老师能在湖南省教师资源网完善自己的个人空间,充分运用网络资源。3、2016年10月—2017年9月,通过个人研训与部分中老年教师的单独培训,确保学校100%的教师通过湖南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测试认证。学校建立并完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评价机制,增进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向所在教育区域能推出一批有学校特色高度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示范课;推动课堂信息化教学班班通。六、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执行,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