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生本理念下创高效课堂的研究》研究报告(执笔人:段艳艳)济源市济水东街学校生本实验小组(该课题主持人为东街学校校长赵静同志,课题组成员为东街学校教师段艳艳牛科科聂令夏常艳华李艳丽)摘要:在生本教育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这样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而要实现这种高效课堂,教师就要在平时的实践教学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包括设计有效的前置性作业,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和高度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等等。从2013年5月开始,我们东街学校生本实验小组对小学1到6年级开展《生本理念下创高效课堂的研究》的研究。经过近1年的实验,我们惊喜的发现,这次研究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课堂上学生们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愿望;教师们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注重学生亲身体验的感觉;在如何评价评价学生方面有了极大地提高。关键字:生本理念高效课堂学习主体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改革课堂教学的需要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例如: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出现教师课堂满堂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等,导致教师教学效果不高,学生学习质量不高,能力不强。因此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学效益低下,于是只能兴“加时之风”,靠“补课之功”,搞“题海战术”,行“死记之道”。鉴于此,开展高效性课堂教学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需要。1通过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创造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教师们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新课程理念下积极提倡有效性教学这方面还不是做得很理想,因此我们要继续通过新一轮课题研究来大力提高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一个过程,但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其所知道的过程,而是师生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过程;新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自我建构的过程。而现代教学论又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的过程,作为有生命力、有能动性的学生,在认识活动发生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观念的理解、价值的认同、兴趣的培养等,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体验,从直接到间接的体验过程,从接受、赞同到怀疑,甚至拒绝的情感体验,而且是反复起伏的情感体验过程。课程改革是在全新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它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而进行的,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贯穿于学生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反思等整个学习的自主过程,也渗透在学生与教师、同伴、乃至学校之外的家庭、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之中。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咨询者。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课题研究的目的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的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郭教授在纵观世界教育形势,进行了深入探究思考后,提出了“把学习还给学生,让教育回家——教育的家是人,而不是分数。”生本高效—即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在历经十几年的研究过程中,生本教育共同体越来越壮大,已有最初的15所实验学校发展到200余所,遍及广东、北京、辽宁、湖北、贵州、港澳等地,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