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钢琴即兴伴奏上传:纪德智更新时间:2015-1-10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钢琴即兴伴奏钢琴即兴伴奏技能是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基本功之一,也是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新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推行、教育产业化新格局的确立,促使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上,重新认识钢琴即兴伴奏这门技能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在一堂音乐课上,钢琴伴奏是学唱歌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充分利用钢琴,加强作品的表现力,与教学对象融为一体,完美表达作品音乐内涵,是“主导者”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展现作品艺术精髓的重要手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往往既是导师、听众,又是钢琴的伴奏者。其伴奏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的培养,其作用可谓举足轻重。这也对从事音乐教学者的钢琴即兴伴奏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人通过以下几点来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首先谈谈钢琴即兴伴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一、钢琴即兴伴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强更能够带动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为“即兴”是“活”的,它可以随着歌曲的情感以及学生对歌曲的反应及时调节歌曲所需伴奏的速度、音高、力度等,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在课堂中,我例举了少数民族歌曲《娃哈哈》,让同学们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在课堂中,我对表现手法作了些丰富的想象:该曲具有新疆舞曲的特点,所以我采取了音型的交替使用、旋律中延长音的处理等,模拟声响如小鸟叫、小兔叫等。在左手的伴奏音型上采用了切分节奏的特点来表现,使同学们在听过之后对新疆舞曲的特点又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在音乐课教学多段歌词的歌曲时,使用即兴伴奏能够和学生一起将歌曲表现得更为丰富。在欣赏歌曲《沂蒙山小调》时,这首歌曲具有山歌风味,旋律高亢、长音较多、节拍、节奏较自由,我们可以不用固定的音型伴奏,而采用休止符或延长的和弦来衬托旋律,让同学在学唱中可以充分自由的抒发感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钢琴即兴伴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美育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都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和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小学的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钢琴的即兴伴奏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即兴伴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情绪,同样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在良好的课堂互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抒发自身的情感,并根据教师的即兴伴奏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以及表情来表现歌曲的情感,表达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学生在积极情绪的影响下,不知不觉中走进了音乐的世界,感受到音乐带来的陶醉,在精神上得到了净化和提升,这便完成了音乐的美育功能,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学唱歌曲《小红帽》,这是一首优秀的巴西民歌,曲调活泼、跳跃,我采用了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使旋律抒情流畅、富有歌唱性,具有动感。因此,在学生接受歌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故事中郊外美丽的景色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歌曲内在的情感和情操也被倾诉,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渲染。即兴伴奏的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授课效果,尤其是教师自身情绪的高涨,表现手法的灵活多样,可以适时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制造氛围,将学生带入音乐的美丽世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三、钢琴即兴伴奏能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老师在教唱的过程中,熟练地运用钢琴宽广的音域,不同音色的变化,就能直接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在演唱过程中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一曲的教学中,利用钢琴高音的清脆、悦耳,弹奏出短促的调音,可以使音乐形象更加生动,能引导学生想象出洋娃娃和小熊在树林里、草坪上欢快跳舞的情景,同时,可以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