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叶圣陶叶圣陶苏州园林江南园林假山池沼亭台轩榭简单介绍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山水秀丽,享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美称。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独特的艺术风。其中,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不同的园林风格。•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是现存苏州最古的园林。其地初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诗人苏舜钦(子美)流寓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园址,傍水构亭名“沧浪”,取《孟子.离娄》和《楚辞》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作《沧浪亭记》。•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长廊的墙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诗》的碑刻作品。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亦是江南私家花园典范,它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且历史最为悠久。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涵青亭、秫(shú)香馆等。拙政园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僕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留园为我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代表清代风格留院一、作者介绍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秉(bǐng)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苏州园林》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作的序。读准词语•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xún)庸俗(yōng)•镂(lòu)空蔷薇(qiángwēi)•邱壑(hè)模(mú)样池沼(zhǎo)•斟酌(zhēnzhuó)•词语积累:•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跟读课文2.回答问题:•①、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②、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作者的说明顺序。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苏州园林的影响”•苏州园林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请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就像……•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每段的中心句•第1自然段:是我国园林的标本•第2自然段:总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处处如在图画中)•第3自然段: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第4自然段: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第5自然段: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第6自然段: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第7自然段:每个角落的构图美•第8自然段:门窗的图案美•第9自然段:建筑的色彩美(1)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共同点。(2)第二段(3—9自然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处处入画。(3)第三段(10自然段)交代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止以上写的”,结束全文。4.课文结构梳理总分总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由主到次)•朗读第一段,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分析。精读课文•标本——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朗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才能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为了达到这一标准,作者认为设计者和匠师从哪几个方面下了功夫?务必使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