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医护理基本知识授课章节第六节方药及用药护理授课形式讲授授课时间授课学时2授课对象2015级护理学专业本科1-6班授课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了解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二、了解中药的用法及常用中药的分类三、熟悉中药的性能重点难点重点: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性能难点:中药的性能,中药的配伍、禁忌等用法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导入:5min教学过程:80min一、中药的性能:(25min)二、中药的用法:(25min)三、中药的分类及常用中药(2min)四、方剂的组成及剂型(18min)小结:5min教材与教具《中医护理学》孙秋华主编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5月Powerpoint幻灯片、教材、教案、讲稿、黑板、粉笔、激光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提问法参考资料或相关网站[1]陈佩仪等,《中医护理学基础》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05-01[2]徐桂华,刘虹《中医护理学基础》第2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08-01[3]其他参考书籍:《世界传统医学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现代护理学》、《伤寒与护理》等[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5]网路课程:广州中医药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课后体会(课后体会于课后手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注解Ⅰ导言:(5分钟)方药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中药的用药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护士必须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掌握中药的给药途径、用法、剂量、时间、服药禁忌等内容,为患者提供正确的用药护理。Ⅱ正文:(80分钟)一、中药的性能(一)四气五味四气,又称四性,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辛味: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等功效。常用于表证、气滞、血瘀、窍闭、神昏、湿阻等证,如麻黄、木香、红花、麝香、藿香等辛味药。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等功效,常用于虚证、脾胃不和、拘急疼痛等证,如党参、熟地、甘草等甘味药。酸味:有收敛、固涩的功效,常用于虚汗、久泄、遗精、遗尿、出血等证,如五味子、乌梅等酸味药。苦味:有泻和燥的功效。泻主要包括清热、泻火、泻下通便、降泄肺气。常用于里热证、热结便秘、肺气上逆咳喘等证,如桅子、大黄等。苦能燥湿,苦而温的药物,能燥寒湿,如苍术等;苦而寒的药物,能清热燥湿,如黄羊、黄连等苦味药。咸味:有软坚散结,泻下的功效。常用于瘰疠、痞块、燥热便秘等证,如昆布、芒硝等。此外,淡味有渗湿、利尿的功效,多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涩味药与酸味药功能相类似。(二)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趋向。(三)归经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将各种药物对机体各部分的治疗作用进一步归纳,使其系统化,这样便形成了归经理论。(四)毒性认识药物有无毒性以及毒性的强弱,在治疗中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二、中药的用法中药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的配伍、用药禁忌、剂量等内容。掌握这些内容,对于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和确保用药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配伍1.相须即两种以上的功效类似的药物同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2.相使即在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药为主,余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功效。3.相畏与相杀当两药同用时,一药的毒性能被另一药减低或消除,在这种情况下,就前者来说是相畏关系,就后者来说是相杀关系。4.相恶即两药同用,一药能抑制另一药的性能,使其功效降低甚至丧失。5.相反即两药合用后,能产生毒性或剧烈的副作用。(二)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反贝母、瓜篓、半夏、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狠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2.妊娠禁忌禁用巴豆、牵牛子、大戟、斑螫、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水通等。3.服药禁忌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三)剂量1.根据药物性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