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运动与力》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3、理解惯性的概念,会正确解释惯性现象。【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教学器材】1、多媒体课件2、劈型斜面、毛巾、棉布、小车、木板【教学内容】一、力和运动有什么关系呢?伽利略的实验(1)实验过程装置介绍:两个对接的粗糙斜面,中间用圆弧相连。师:让小球从一个斜面的某一个高度静止释放,小球的运动情况如何?试描述出来。生:小球滚上另一个斜面,到不了原来的高度就返回了,然后在两个斜面间往返运动,高度越来越低,最终停在斜面的低端。师:小球为什么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且最终又停下来呢?生: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师:设想斜面光滑,没有摩擦,小球的运动情况如何呢?生:小球将达到跟原来同样的高度,然后在两个斜面间往返运动,永不停息。师: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度,小球的运动情况如何?和前一次有什么异同呢?生:小球依然达到同一高度,但经过的路程会更长,用的时间也更长。师:推想:如果持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度,小球的运动情况如何呢?生:小球仍会达到同一高度,只是走的路程越来越长,所需的时间越来越长。师:当第二个斜面变成水平面时,小球的运动情况如何呢?生:小球将沿着光滑的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永不返回。师生总结: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仍可以运动,这就说明: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由此得出结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二、牛顿第一定律1、笛卡尔的推论一个不受外界任何影响的运动着的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一个静止的不受外界影响的物体,将保持静止。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体现在以下四点:①一个与一切:体现出普遍性、共性;②将保持与总保持:体现出物体的固有性、特性;③只研究了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与还研究了受外力的情况:说明了外力的作用;④表述上,牛顿第一定律比笛卡尔的推论更明确,更简洁。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说明了物体不受力时的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②说明了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③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三、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2、说明:①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思考与讨论】一弹簧弹开静止的质量不同的小车,两车运动的距离不同;卡车和自行车同时刹车,停止的难以程度不同。质量不同的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本领是不同的,质量越大,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本领越大,就说物体的惯性越大;相反,惯性越小。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