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疗进展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丽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糖尿病病因学进展糖尿病诊断糖尿病控制目标糖尿病治疗进展糖尿病诊疗进展3.005.007.009.0011.0013.0015.0017.001525354555657585951059.7%15.5%92.450.8中国印度糖尿病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者人数(百万)中国患病率(%)•最新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20岁以上的成人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患者人数高达9240万,1.482亿成人处于糖尿病前期,该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杂志》•最新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20岁以上的成人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患者人数高达9240万,1.482亿成人处于糖尿病前期,该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杂志》http://www.idf.org/press-releases/idf-press-statement-china-studyYANGWY.etal.NEnglJMed.2010Mar25;362(12):1090-101.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持续攀升糖尿病并发症危害严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慢性并发症调查组最新报告的住院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34.2%脑血管病12.6%心血管病17.1%下肢血管病5.2%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以2型糖尿病为主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β细胞衰退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更早,更严重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2型糖尿病占90%以上,1型糖尿病约占5%,其它类型糖尿病仅占0.7%;城市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接近5%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2007-08年20岁以上人全国调查出糖尿病患者,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0%经济发达程度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表型特点: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约在25kg/m2左右,而高加索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多超过30kg/m2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β细胞衰退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更早,更严重空腹和餐后2h血糖正常时,胰岛B细胞功能已经开始下降糖尿病发病机制DM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两条主旋律,IR与B细胞功能缺陷T1DM是B细胞破坏,B细胞功能丧失对于免疫机制导致T1DM患者胰岛B细胞破坏和T1DM的发生原因,至今仍不很明确,存在很多争论及盲点T2DM的发病共同机制是B细胞功能缺陷对IR的失代偿B细胞功能受损的原因与机制遗传背景缺陷多基因胰岛素分泌损害B细胞发育不良高糖毒性细胞中胰淀素和甘油三酯沉积胰岛素抵抗的持续压力炎症因子高脂毒性B细胞自身胰岛素抵抗B细胞由代偿到失代偿到逐渐衰竭细胞凋亡胰岛素抵抗:病因与机制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少见突变胰岛素受体葡萄糖转运子信号蛋白常见形式大量未经确认的较少运动饮食过量老龄化用药高血糖FFA升高胰岛素抵抗T2DM发病机制相关的新观点与概念脂毒性糖脂病糖胖病T2DM与炎症将血糖代谢异常置于更广阔的代谢相关背景包括肥胖、血脂异常等状况下,将更有利于认识DM的本质及其危害,有利于更好的控制DM及减轻其危害脂毒性与糖毒性作用环节肝糖输出↑↑和周边组织利用糖能力↓↓胰岛素分泌功能不全胰岛素分泌↓↓B细胞功能损伤胰岛素抵抗作用组织对胰岛素反应↓↓高血糖血症1.基因2.糖毒性1.肥胖2.家族史3.不良生活习惯糖毒性高胰岛素血症FFA↑↑脂毒性糖脂病(diabetesmellipitus)糖脂病(diabetesmellipitus)是糖尿病的新概念以及新术语,脂代谢异常是T2DM的发病机理中的原发事件这一概念的提出刷新了T2DM的发病机理,对T2DM的防治策略产生深远影响糖尿病肥胖病(diabesity)肥胖与T2DM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均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重要部分肥胖的致糖尿病作用及增加心血管危险性是通过IR机制,可以使脂肪异位沉积,引起脂胰、脂肝、脂心等,即所谓“脂毒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糖尿病肥胖病新概念T2DM: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在T2DM发病中可能的机制炎症因子通过干扰胰岛素信号通路诱发IR细胞因子通过炎症过秤损伤B细胞功能炎症与T2DM血管并发症T2DM大血管病变主要是指动脉粥样硬化在对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中已证实其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糖尿病的诊断DM诊断更加严格细化1997年ADA首先将FPG切点从7.8mmol/L降到7.0mmol/L提高了DM诊断的敏感性,更适于筛查,经济方便,重复性好但仍存在对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