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灸法2灸法,是以艾为主要施灸材料,点燃后在体表穴位或病变部烧灼、温熨,借其温热、药物的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基本概念灸法,古称灸焫。《说文解字》说:“灸,灼也,从火,音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第一节灸法3灸用材料(Materialsformoxibustion)概述灸用材料古今均以艾为主,如用艾叶制成艾条、艾炷等。其他材料施灸,如用可以燃烧的灯心草、黄蜡、桑枝、硫磺、桃枝或其他药物制成的药锭、药捻;用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如毛茛、斑蝥、旱莲草、白芥子、甘遂、蓖麻子等贴敷穴位,也能产生灸治效果。4艾绒在燃烧时产生辐射能谱在0.5--5u之间包括远红外辐射和近红外辐射以近红外辐射为主,谱峰在1.5u左右。远红外辐射一般直接作用于人体的浅表部位,靠传导扩散热量近红外辐射可直接渗透到人体较深部位(<10mm),还通过深部的毛细血管网将传递到更深更广泛的部位。经穴的线粒体较多,受近红外照射后可激发线粒体、腺三磷产生大量能量使生物电流量增大,形成电位差从而激发其他细胞能量,因此近~既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也可以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5艾叶的性能--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本草纲目》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情,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6艾叶的药理研究1.抗菌作用2.抗病毒作用3.抗支原体作用4.平喘、镇咳、祛痰作用5.止血与抗凝血作用6.增强免疫作用7.其他作用7艾叶的采集与加工3--5月采集新鲜肥厚的艾叶暴晒—捣碎--筛去梗砂—反复----淡黄色艾绒(粗细)艾绒,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气味芳香;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深部;产于各地,便于采集,价格低廉。艾绒的特点8艾绒的制备采集肥厚新鲜的艾叶,放置日光下曝晒干燥,然后放在石臼中,用木杵捣碎,筛去杂梗和泥砂,再晒再捣再筛,如此反复多次,就成为淡黄色洁净细软的艾绒。艾绒按加工(捣筛)程度不同,分粗细几种等级,临床根据病情的需要而选用。一般若作直接灸,可用细艾绒;若作间接灸,可采用粗艾绒。9灸法的特点文献论述《灵枢》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千金要方》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医学入门》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10刺激特点温热刺激,与毫针刺法对穴位的刺激方式不同临床运用取材简便、与针刺疗法治疗作用相互补充,月经过多、哮喘、眩晕、胎位不正及其它慢性病虚寒性疾病1112概述艾炷,即施灸时所燃烧的用艾绒制成的圆锥型小体的称谓。艾炷灸艾柱的规格一般分为大、中、小三种。大者高1cm,炷底直径0.8cm,重约0.1g中者为大艾炷之半,如枣核小者如麦粒1314•壮:每燃烧完一炷即为一壮。•壮:壮人之数《梦溪笔谈》•壮丁之力《东医宝鉴》•灼之语转《说文》•“壮,创、伤也。”《广雅释诂》15概念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艾炷灸moxaconesmoxacones分类直接灸(明灸、着肤灸)明灸、着肤灸)间接灸16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常用的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艾炷灸艾炷灸17化脓灸概念:用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使局部组织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的灸法。直接灸直接灸18操作方法体位的选择和点穴艾炷的安放和点火敷贴药膏19疼痛处理《扁鹊心书》怕痛者,先服睡圣散《古今医统》用药制过纸擦之,使皮肉麻木方法用花椒树上的马蜂窝为末,用黄蜡蘸末并香油,频擦纸。将此纸擦患处皮上,即麻木不知痛。睡圣散山茄花(蔓陀罗花)火麻花(黄麻、大麻)各二钱为末20化脓灸化脓灸灸疮:施灸部位出现无菌性化脓状态。临床应用:对一般顽固性慢性疾病如哮喘、瘰疬、肺痨、发育不良、肝硬化、坐骨神经痛等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