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妊娠期合并症第八章妊娠期合并症第一节心脏病概概述述先天性心脏病最多见其次是风湿性心脏病等。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1.妊娠期心脏负担重,容易出现心衰高峰时期:妊娠32~34周心电图:电轴左偏心脏位置:向左上方移位2.分娩期第一产程:心脏负担加重(宫缩)第二产程:更易发生心力衰竭(产力、肺循环)第三产程:极易发生心力衰竭(血流急剧变化)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3.产褥期易发生心力衰竭产后3d,组织中潴留的大量水分回到体循环,血容量再度增加,心脏负担也相应增加。妊娠32~34周、分娩期和产后3天内尤其是产后24小时,是心力衰竭的高发时期。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最多见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不全尚能适应妊娠,很少发生心衰。心脏病对妊娠的影响先天性心脏病大部分无紫绀型先心病患者:能安全渡过孕产各期紫绀型和无紫绀型中的主动脉缩窄患者,不宜妊娠。心脏病对妊娠的影响心脏病对妊娠的影响妊娠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病因:冠状动脉痉挛(小动脉痉挛)临床表现围生期心肌病定义: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咯血、胸痛、全心衰竭症状注意:一部分经治疗可恢复,再次妊娠可能复发。心脏病对妊娠的影响诊断诊断1.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断孕妇有如下症状或体征时高度警惕心脏病进行性呼吸困难、夜间咳嗽等杵状指、心脏杂音等心律失常心脏增大心肌肥厚等症状体征心电图X线超声2.心脏代偿功能分级根据患者主观功能评估心脏病严重程度Ⅰ级:不受限Ⅱ级:轻度受限Ⅲ级:明显受限Ⅳ级:不能进行轻微活动3.心力衰竭的诊断(1)早期心力衰竭轻微活动后即感胸闷、心悸、气急、干咳;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休息时心率超过110次/分,呼吸超过20次/分,肺底有湿音,咳嗽后不消失。啰3.心力衰竭的诊断(2)心力衰竭气急、紫绀、端坐呼吸、咳嗽或痰中带血肺底部有持续性音,颈静脉充盈,肝肿啰大伴有压痛等。1.妊娠期的处理心功能Ⅲ级以上者,不宜妊娠。心功能Ⅰ~Ⅱ级者可妊娠应密切观察,防止发生心力衰竭。心脏手术后妊娠,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妇女可否妊娠则取决于原发病变是否消除和心功能改善的程度。防治(1)终止妊娠指征:心功能Ⅲ~Ⅳ级有心衰病史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缩窄、风湿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的心律失常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防治方法:妊娠3个月内行人工流产术。(2)继续妊娠的处理:加强孕期检查。保证充分休息、纠正贫血。积极防治引起心衰的诱因和各种并发症。预产期前两周入院待产。有心力衰竭征象者应及时入院治疗。防治2.分娩期的处理(1)剖宫产术:有产科指征或心功能Ⅲ~Ⅳ级应选择剖宫产。防治(2)经阴道分娩:第一产程:消除其紧张情绪。第二产程:缩短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给予镇静剂。胎儿娩出后,应立即腹部用沙袋加压,有心衰的病人不常规用宫缩剂,以免回心血量骤增,但有产后出血倾向时可用催产素,禁用麦角新碱及垂体后叶素。防治3.产褥期的处理防治心衰心功能Ⅲ~Ⅳ级者不宜哺乳使用抗感染药物防治4.绝育和以后再有妊娠问题指导病人避孕或绝育。不宜再妊娠者,剖宫产时同时行输卵管结扎术;阴道分娩者,病情允许,产后7天左右可行输卵管结扎术。防治第二节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第二节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妊娠期肝脏的生理变化妊娠期肝脏的生理变化妊娠期肝脏血清蛋白总蛋白﹤60g/L,白蛋白降低为主,白/球比值下降。血清酶活性ALT和AST多在正常范围,少数在妊娠晚期稍升高。碱性磷酸酶在妊娠前半期轻度升高,在妊娠7个月后可达非孕时2倍。凝血功能检查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1.妊娠期代谢增加,肝糖原储备降低,肝脏负担增加,易使肝炎病情加重。易转变为慢性肝炎。妊娠并不增加感染肝炎病毒的易感性。2.分娩期疲劳、出血、损伤及麻醉药物等引起组织缺氧和新陈代谢障碍,加重肝功能损害。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1.对母体的影响早期不易识别妊娠晚期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