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症心脏病的诊疗及护理邓黄萍妇产科产房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病约为1%-4%。我国发病率为1.06%,死亡率为0.73%。在我国孕产妇死因顺位中居第2位。仅次于产后出血,为非直接产科死因的第一位.血容量增加:妊娠第六周开始,至32~34周达高峰,增加30%~45%;心率加快,平均每分钟约增加10次。心排出量增加:孕20~24w增加30%~50%,28~30w达高峰。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1、妊娠期妊娠、分娩对心脏病影响妊娠、分娩对心脏病影响2、分娩期:为心脏负担最重时期。第一产程:子宫收缩,子宫血流减少,每次宫缩约有250—500ml血液从子宫中挤入体循环,回心血量增加,心排出量亦增加24%。第二产程:除宫缩外,产妇用力屏气,腹壁肌、骨骼肌同时工作,内脏血液涌向心脏。总之分娩期:耗氧量↑——子宫收缩、血压↑;回心血量↑肺动脉压力↑;胎盘循环突然中断,腹压↓↓妊娠、分娩对心脏病影响33、第三产程:、第三产程:胎儿胎盘娩出后,子宫突然缩小,胎盘循环停止,子宫血窦内约有500ml血突然进入体循环。同时腹压骤减,血液向内脏倾流,回心血量急剧下降。这些因素均引起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易发生心衰。妊娠、分娩对心脏病影响3、产褥期:产后3dv子宫缩复使部分血液进入体循环;v孕期组织间潴留的液体也回到体循环。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对心脏的影响综上可见,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后3日内均是心脏病孕产妇发生心力衰竭的最危险时期。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先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围生期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妊娠合并心脏病对胎儿的影响•心功能控制不良者影响胎儿发育:流产、早产、死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抗心脏病药物对胎儿的潜在毒性•先天性心脏病的遗传性诊断•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有心脏病史、心悸、气促、浮肿等临床表现+下列体征之一:1、心脏有Ⅱ级舒张期杂音或Ⅲ级以上的收缩期杂音,性质粗糙。2、查体时:发绀、杵状指、持续性颈静脉怒张。心功能代偿分级(NYHA分级)•根据患者主观症状分Ⅰ~Ⅳ级–Ⅰ级:一般活动无受限–Ⅱ级:一般活动稍受限–Ⅲ级:一般活动明显受限–Ⅳ级:失代偿、不能进行任何活动•根据客观检查分A~D级–A级:无心血管病的客观依据–B级:客观上属轻度心血管病患者–C级:属中度心血管病者–D级:属重度心血管病者心脏病可否耐受妊娠的依据可以妊娠:心脏病变较轻,心功能1~11级既往无心力衰竭史,无其他并发症者。不宜妊娠或尽早终止者•心脏病变较重、心功能11级或Ⅲ级以上•有肺动脉高压•紫绀型先心病•严重心律失常•活动风湿热•心脏病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者常见并发症•心力衰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缺氧和发绀•静脉栓塞处理•妊娠前详细检查,确定是否可以妊娠及妊娠的时机•可否妊娠的依据•妊娠各期处理•分娩方式•心脏手术问题有关分娩方式的选择•阴式分娩:–心功能Ⅰ~Ⅱ级;–胎儿不大,宫颈条件好者。•剖宫产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活动无耐力:与妊娠增加心脏负荷有关。自理能力缺陷:与心脏病活动受限及产后需绝对卧位休息有关。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自我护理知识。焦虑:与担心自己无法承担分娩压力有关。潜在并发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母乳喂养中断:与产妇心功能不良、不能耐受母乳喂养有关【护理】2)防止心力衰竭1)加强产前检查3)加强健康教育妊娠期•从确定妊娠开始,加强孕期保健、产前检查或家庭访视。•每次产前检查除一般内容外,应注意心脏功能情况及变化,必要时请内科会诊,以及时处理。护理措施1)加强产前检查护理措施2)防止心衰2)防止心衰(1)休息与活动:左侧卧位或半卧位。睡眠充足,夜间9h,中午休2h。根据心功能状况限制体力活动。(2)饮食:合理营养,保证孕期热量需要,出入液体量平衡。妊娠4个月起,限制食盐摄入,每日<4-5g。(3)积极防止各种影响心功能的因素:如贫血、vit的缺乏、心率失常、妊高征、预防各种感染。(4)及时控制感染:(5)加强心理护理:(6)指导孕妇及家庭成员掌握自我监护技巧:每天测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