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四则阅读提示医话是中医著述的一种文体,类似随笔小品,包括读书和临证的心得、学术评论以及掌故见闻等,前人称之为“话其见闻、心得、阅历”,具有“辅助医学、启瀹(yuè)性灵”的作用。它随手笔录,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或夹叙夹议地说理,或扼要生动地述事,往往含义深刻,意味隽永。(一)书方宜人共识说节选自《吴医汇讲•书方宜人共识说》。《吴医汇讲》由清代乾隆年间医家唐大烈主编,为国内最早具有刊物性质的医学文献。《书方宜人共识说》作者顾文烜,字雨田,号西畴,吴县(今属江苏)人,乾隆年间医家。精于医术,有名于时,著有《顾西畴方案》、《顾西畴城南诊治》。文章要求医生书写药方医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以免耽误病情。國家徵賦,單曰易知;良將用兵,法云貴速。我儕之治病亦然。嘗見一醫方開小草,市人不知為遠志之苗,而用甘草之細小者。又有一醫方開蜀漆,市人不知為常山之苗,而另加乾漆者。凡此之類—如寫玉竹為萎蕤,乳香為薰陸,天麻為獨摇草,人乳為蟠桃酒,鴿糞為左蟠龍,竈心土為伏龍肝者—不勝枚舉。但方書原有古名,而取用宜乎通俗。易知:即易知由单。交纳田赋的通知书。单上写明田地等级、人口多少、应征款项和起交存留等。亦称由帖、由单。但:尽管。侪:同辈,同类。若圖立異矜奇,使人眼生不解,危急之際,保無誤事?又有醫人工於草書者,醫案人或不識,所係尚無輕重,至於藥名,則藥鋪中人豈能盡識草書乎?孟浪者約略撮之而貽誤,小心者往返詢問而羈延。可否相約同人,凡書方案,字期清爽,藥期共曉?期:必定。立异:标异于众。矜奇:夸耀奇特。国家征收赋税,通知书叫易知单;良将用兵打仗,兵法以速为贵。我辈治病也是这样。曾经见到一个医生在药方上开列“小草”一药,一般人不知是远志的苗,就用成细小的甘草。又有一个医生药方上开有“蜀漆”一药,市上人不知道是常山的苗,却命令人加上干漆。凡是这样一类——如把玉竹写“萎蕤”,把乳香写作“薰陆”,把天麻写作“独摇草”,把人乳写作“蟠桃酒”,把鸽粪写作“左蟠龙”,把灶心土写作“伏龙肝”——不能一一列举。虽然方书上原有古整段语译名,可是取用时应该通俗。如果想要标新立异、夸耀争奇,导致人们眼中生疏,心里不识,那在危险紧急的时候,能保证不误事吗?又有对于写草体字擅长的医生,对于他写的医案人们不认识,关系还不大。至于药名,那么药铺里的人怎能全都认识草体字呢?粗心卤莽的人随意大略撮取药物而贻误病人,小心谨慎的人,来回询问而耽搁了时间。可不可以跟同仁们互相约定好,凡是写药方和医案,字体必定要清爽,药名一定要通俗。整段语译(二)选自《医经余论》。作者罗浩,字养斋,清代医家。著有《诊家索隐》、《医经余论》。《医经余论》一卷,成书于1812年,是一部医话专著,包括论师道、论读书、论脉等二十四篇。所论多为作者攻读医籍与临床实践的心得体会,间有医书文字或人物事迹之考释内容。文章历陈读书之病,认为不善读书,其弊甚于不读书。古今醫書,汗牛充棟。或矜一得之長,或為沽名之具,其書未必盡善,學者亦難博求。然其中果有精義,則不容以不閱矣。然讀醫書者,每有四病:一在於畏難。《內》、《難》經為醫書之祖,而《內》、《難》經之理,精妙入神,則舍去而覽易解之方書,以求速於自見。即讀《內經》,或取删節之本,文義不貫,或守一家之説,至道難明:其病一也。一在於自见(xiàn):显示自己。沽名:猎取名誉。入神:指某种技艺达到神妙的境地。淺嘗。畧觀書之大意,自負明理,不知醫道至微至奥。前賢之書,闡明其理,博大精深,不獨義非膚廓,即其辭亦古茂。若草率以觀,既不能識其精妙,且誤記誤會,遂有毫釐千里之失:其病二也。一在於篤嗜古人,不知通變。執《傷寒》、《金匱》之說,不得隨時應變之方,不考古今病情之異,膠柱鼓瑟,以為吾能法古,治之不愈,即咎古人之欺我也。甚至讀張子和负:恃。肤廓:文辞空泛而不切实际。古茂:古雅美盛。胶柱鼓瑟:書而用大攻大伐,讀薛立齋書而用大溫大補,不知二公南北殊途,施治各異,且其著書之意,亦不過指示後人見証之有宜大攻大伐、大温大補者,非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