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pilon骨折定义•Pilon骨折是指波及负重关节面和干骺端的胫骨远端骨折。(pilon一词意指药剂师的杵棒,用以形容胫骨远端干骺端的形状)骨折特征•粉碎性骨折•高度不稳定•关节受到破坏•预后不肯定发病情况•占胫骨骨折的3﹪~10﹪•10﹪~30﹪为开放骨折•75﹪~85﹪并发有腓骨骨折局部解剖局部解剖跨经踝关节的浅层结构•浅静脉:足背静脉弓内外侧合成大、小隐静脉•浅神经:隐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跨经踝关节的深层结构•跨经踝关节的血管、神经有两组——•腓深N,胫前AV•胫N,胫后AV局部解剖肌腱结构局部解剖局部解剖韧带结构•下胫腓韧带(下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下胫腓后韧带、下胫腓横韧带)作用:保持踝穴紧固而又有一定的弹性,踝背屈时下胫腓联合轻度增宽。局部解剖局部解剖韧带结构•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a.胫距前韧带、胫舟韧带b.胫跟韧带c胫距后韧带•浅层为扇形的胫跟韧带,深层为胫距前后韧带•作用:对抗距骨外旋应力;跖屈时牵拉距骨内旋(深层);对抗后足外翻应力(浅层)•踝关节内侧结构对踝关节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局部解剖局部解剖韧带结构•外侧韧带a.腓距前韧带;b.腓跟韧带;c.腓距后韧带作用:腓距前韧带:1.跖屈位限制足内翻;2.中立位对抗距骨向前移位。腓跟韧带:1.中立位限制足内翻;2.限制距骨向前移位。腓距后韧带:限制踝关节过度背屈。局部解剖创伤机制•暴力类型:高能量轴向压缩暴力,低能量旋转剪切暴力。•暴力发生时足的位置与骨折类型密切相关。创伤机制•轴向暴力和旋转暴力是pilon骨折的主要原因,暴力损伤机制不同,其预后亦不同。•轴向压缩力是高能量暴力,造成关节面内陷、破碎分离,干骺端骨质粉碎,软组织损伤,大部分同时有腓骨骨折,预后不佳,主要见于高处坠落、车祸等。•低能量的旋转暴力使胫骨远端骨折呈螺旋形,关节面破坏较轻,干骺端粉碎性骨折及软组织损伤较小,腓骨骨折不一定发生,多见于滑雪或绊脚前摔,预后相对较好。•当轴向暴力和旋转暴力联合作用,踝关节可脱位,关节面嵌插,同时,伴有干骺端粉碎性骨折,关节变得极不稳定。创伤机制•受伤时足的位置与骨折类型密切相关。•跖屈时为胫骨后方骨折块较大。•中立位时,轴向暴力使整个关节面中心性压缩破坏或前、后踝为大游离骨块的“Y”型骨折。•背伸位时距骨宽大的前部刚好进入踝穴内,使胫骨前缘形成较大骨折块。•外翻位时,造成外侧关节面损伤和外翻畸形,往往合并腓骨骨折,且常为开放性损伤。•内翻位时,造成内侧关节面损伤和内翻畸形。创伤机制骨折分型•Ruedi-Augower分型系统(依据关节面和干骺端的移位及粉碎程度分型,强调关节面的损伤程度)骨折分型•AO分型系统A型骨折是指胫骨下端的关节外骨折B型骨折是指部分关节内骨折,一部分关节面仍与胫骨干相连C型骨折是指关节面与干骺端之间的完全性骨折骨折分型•AO分型系统——A型亚型A1型:单纯的胫骨远端骨折A2型:粉碎性胫骨远端骨折A3型:严重的粉碎性胫骨远端骨折骨折分型•AO分型系统——B型亚型B1型:单纯的经关节面劈裂骨折B2型:经关节面劈裂骨折,伴有轻微的压缩骨折B3型:经关节冠状面劈骨折,后踝有大的游离骨折块骨折分型•AO分型系统——C型亚型C1型:单纯关节面和干骺端骨折C2型:单纯关节面骨折伴有干骺端粉碎性骨折C3型:关节面和干骺端粉碎性骨折骨折分型诊断要点•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X线、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需注意血管、神经等软组织损伤,同时在高能量暴力损伤下,应全面、详细地查体,避免遗漏其它部位的损伤。诊断要点•X线片包括:(1)踝关节正、侧位像;(2)外旋斜位像,可很好地显示胫骨前内侧和后外侧关节面骨折情况;(3)对侧踝关节X线片,既可以排除骨折的存在又可以作为复位的模板。诊断要点•CT片能够很好的显示骨折的形态、骨折块的数量以及移位的程度,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图像能够显示出事实上更为复杂的骨折情况。在评价骨折的移位程度、术前制定的治疗方案以及指导手术治疗方面,CT较普通X线片有明显的优势。非手术治疗•治疗指证:无移位骨折,全身条件差不能耐受手术者,为延期手术做准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