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镇(街道)和县机关部门届末考核中应用量化计分评价的实践与思考应用传统的方式方法考核、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往往定性充分而定量不够,一定程度影响了客观、准确地评价班子和干部。根据科学评价体系必须是“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理念,近年来我们在干部考核、考察过程中,结合实际,应用量化计分的方式评价领导干部方面作了一些大胆、有益的探索。今年4月初至6月初,我们在镇(街道)和县机关部门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届末考核过程中,全面采用数学线性模型辅助分析方法,坚持把定量分析贯穿考核评价各环节,把岗位目标责任制年度考核、自身建设、行风评议、民主测评及考核组评价结果等指标作为变量,分别赋以不同权重,让每一个环节都有定量分析结果,更加直观地看出不同镇(街道)、部门领导班子的总体素质和领导干部之间的素质差异及个体素质特点,为定性分析特别是比较分析提供基础依据。实践证明,这既体现现代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也比较符合干部考核工作本身的特点和规律,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一、量化计分评价手段在届末考核中的基本做法1、构建量化考核体系,使考核内容科学化在届末考核中,我们制定了《领导班子考核计分方法》和《领导班子成员考核计分方法》,在构建量化考核体系上注重合理、科学、易于操作,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和考核领导干部。⑴明晰考核内容。领导班子计分主要包括四项内容,即各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班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社会公认度及考核组评价得分。领导班子成员计分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即班子整体考核得分折分、民主测评及考核组评价得分。对每一项内容都进行一定的细化,如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够坚决”、“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强”、“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不够好”等11项班子建设2的“常见病”作为“班子建设”项目子项。⑵分类设置考评指标。将被考核单位分为镇(街道)、县机关部门,将干部分为正职、副职分类别进行考核。让干部考核与其职级、岗位及部门职能相匹配,使考核标准更加客观、科学。⑶按考核内容设置计分办法。根据各考核内容和考评指标的主次轻重,设置相应的权重,采取百分制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量化计分。①考核领导班子的四项计分内容,权重设置分别为0.4、0.2、0.2、0.2,即班子考核得分=岗位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考评分×0.4+班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得分×0.2+社会公认度得分×0.2+考核组对班子评价赋分×0.2。②考核领导班子成员的三项计分内容,对正职的权重设置分别为0.3、0.4、0.3,即正职考核得分=班子考核得分×0.3+个人民主测评结果得分×0.4+考核组对个人评价赋分×0.3;对副职的权重设置分别为0.2、0.4、0.4,即副职考核得分=班子考核得分×0.2+个人民主测评结果得分×0.4+考核组对个人评价赋分×0.4。2、分类组织量化考核,使考核过程规范化分类量化考核主要按照考核计分内容,分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两个层面进行。设计得分统计表,按规定的指标和计分办法计算最终得分。⑴岗位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量化办法。查阅2003、2004、2005三年来县委县府对各单位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年度考核结果,将这三年的年度考核结果分别按0.3、0.3、0.4的比例计算出某单位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得分。该过程主要为计算班子考核得分提供依据。⑵民主测评量化办法。针对班子自身建设考核,我们设计了《领导班子届末考核反测评表》,表中列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够坚决”等11项主要问题和不足及综合评价“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次,供参评干部群众选择。对领导干部个体我们也设计了反测评表,列出“政策水平不高”等10项主要问题和不足及综合评价“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供参评干部群众选择。根3据民主测评结果,分别计算出“班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得分”和“个人民主测评结果得分”。该过程分别为计算班子考核得分和班子成员考核得分提供依据。①班子建设得分满分20分,根据测评表所列出的11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总得票数,实施倒扣分法。班子建设得分=20„1-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总得票数/(发出测评表总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