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部编语文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儿歌,完成练习。蚂蚁搬虫虫小蚂蚁,搬虫虫。一个搬,搬不动。两个搬,掀条缝。三个搬,动一动。四个五个六七个,大家一起搬进洞。(1)找出儿歌中表示数目的汉字。(2)读儿歌,选一选。(填序号)①虫虫那么大,小蚂蚁最后把它搬回家了吗?()A.搬回家了。B.没有搬回家。②这首儿歌告诉我们()A.人多力量大。B.个人的力量是无穷的。(3)读读上面的儿歌,再学着做做下面的数字手指操。【答案】(1)一;两;三;四;五;六;七(2)A|A(3)略【考点】儿歌【解析】2.快乐阅读爱动脑筋(jīn)的孩子华(huà)佗(tuó)七岁时,有一天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摘桑(sāng)叶,一位老爷爷路过,问他们:“谁能摘下树顶上的叶子?”小朋友们抬头一看:树那么高,树顶上的枝条那么细,根本上不去呀!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shéng)子,在绳子一头拴(shuān)了块石头,把石头抛(pāo)过枝条,枝条就被压(yā)弯了。他又用双手使劲拽(zhuài)绳子,枝条更低了。这样,他就摘到树顶上的叶子了。老爷爷笑了,说:“这孩子爱动脑筋。好,我就收你做徒(tú)弟吧!”原来,老爷爷就是当地有名的蔡(cài)医生。(1)这篇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2)填一填。这篇短文写的是华佗________岁时候的故事,文中的老爷爷是________的蔡医生。(3)华佗是怎样摘到树顶上的叶子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4)华佗是个________的孩子。【答案】(1)3(2)七;当地有名(3)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shéng)子,在绳子一头拴(shuān)了块石头,把石头抛(pāo)过枝条,枝条就被压(yā)弯了。他又用双手使劲拽(zhuài)绳子,枝条更低了。这样,他就摘到树顶上的叶子了。(4)爱动脑筋【考点】记叙文,乌鸦喝水【解析】【分析】(1)这篇短文有3个自然段。(2)这篇短文写的是华佗七岁时候的故事,文中的老爷爷是地有名的蔡医生。(3)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shéng)子,在绳子一头拴(shuān)了块石头,把石头抛(pāo)过枝条,枝条就被压(yā)弯了。他又用双手使劲拽(zhuài)绳子,枝条更低了。这样,他就摘到树顶上的叶子了。(4)华佗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点评】做好每一个小题,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运用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3.写一写。原野上,长满了青青的草和许多黄色的野花。这是小蜻蜓活跃的天地。小蜻蜓,身体轻,看上去好像一架小飞机。有时在花间飞舞,有时轻轻掠过水面。这里飞飞,那里停停,过着悠闲的日子。(1)蜻蜓活跃的天地在哪里?()A.小河边B.大树下C.原野上D.竹林(2)小蜻蜓看上去像什么?()A.小蜜蜂B.小飞机C.小燕子D.小火箭【答案】(1)C(2)B【考点】语段阅读,四季【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理解能力。根据内容“原野上,长满了青青的草和许多黄色的野花。这是小蜻蜓活跃的天地。”可以回答第一题。根据“小蜻蜓,身体轻,看上去好像一架小飞机。”可以回答第二题。【点评】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的能力是一定的提升。4.读下面的儿歌,完成练习。小蜡笔我爱你,五颜六色的小蜡笔。我用红色画国旗。我用绿色画草地。我用蓝色画海洋。我用黄色画金鸡。十二种颜色,画出我家乡的美丽。(1)这首儿歌有________句话。(2)我用绿色画________,我用黄色画________。【答案】(1)6(2)草地;金鸡【考点】语段阅读,画【解析】5.读一读,想一想。四季风儿多春天里,东风多,吹来燕子做新窝。夏天里,南风多,吹得太阳像盆火。秋天里,西风多,吹熟庄稼吹红果。冬天里,北风多,吹得雪花纷纷落。(1)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没学的字可用拼音代替)哪个季节最热?________季最热。哪个季节最冷?________季最冷。(2)问问爸爸、妈妈,燕子什么时候从南方飞回来?什么时候又去南方?燕子为什么要这样飞来飞去?【答案】(1)夏;冬(2)春天从南方飞来,秋天又去南方,南方冬天暖和,燕子去南方过冬。【考点】语段阅读,四季【解析】6.读一读,回答问题。下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