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入一只充好气的皮球和若干豆子,并达到平衡,如果将气球中的气放掉一部分,小天平将会()。A.继续保持平衡B.往有豆子的一端下沉C.往皮球一端下沉2.关于空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无色、无味B.会流动C.不会溶解在水中3.下列物质()不能够溶解在水中。A.红糖B.食用碱C.泥土4.体积的单位是()。A.千克B.公斤C.毫升5.水和冰的变化中,起作用的是()。A.温度的变化B.容器的变化C.体积的变化6.如图所示,将一只气球放入细口瓶里,气球嘴翻套在瓶口上,然后用力从气球口吹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球不能被吹大B.气球只能被吹大到一定的程度C.气球可以被吹大到整个瓶子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7.热气球上升主要是因为()。A.空气被压缩了B.空气变热了C.空气占据空间了8.在冰箱里的水慢慢结冰了,是因为()。A.水凝固了B.水蒸发了C.水遇热了9.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有气泡B.温度不变C.水没有变化10.一位同学在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他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他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小水珠变成的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二.填空题(共10题,共56分)1.水蒸气是一种()的像空气一样的()。2.雨的等级一般分为()、()、()、暴雨、()、特大暴雨。3.水又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能够()很多物质。4.空气具有能()、()、()、()、()、()、()等的特征。5.空气是由许多()组成,受到压力之后它们之间的距离会变得更()。6.水和空气的共同特点是都占据()。7.水在()温度下,会慢慢变成()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8.加快食盐溶解的常用方法有()、()和()等。9.空气是没有()、没有()、没有()的气体,但它是有()、有()的,空气对我们很重要。10.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使冰快速()。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假如地球上只有晴天,没有阴雨天,人类能生活得更好。()2.固体有质量,液体有质量,气体也有质量。()3.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烫的,不要用手触摸。()4.空气压缩枪是利用空气能被压缩的原理制作的。()5.我们按照平时的习惯用降雨量和气温来描述天气的特征就可以了,不用考虑其他因素。()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7.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间一般是在下午2点左右。()8.乌鸦能喝到瓶中的水是因为聪明的乌鸦用石块占据了瓶中水的空间。()9.水能溶解所有物质。()10.天气日历的数据我们可以用统计表表示出来。()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将天气指标与相关知识连起来。降水量共8个方向气温单位是毫米风向单位是摄氏度风速共13级云量多少多云、阴天、晴五.填表题(共1题,共12分)1.填写表格、对比空气水和石头的特征。六.简答题(共5题,共28分)1.在做水能溶解的实验时,为什么要将食盐和小苏打一份一份地加入?2.食盐和水是怎样分离的?分离后水到哪里去了?3.人们利用空气可以做哪些事情?4.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5.请你说一说怎么测一袋空气的质量。七.综合题(共3题,共23分)1.中国古代著名的“孔明灯”就是热气球的最早维形。孔明灯起源于三国时代,由诸葛亮(孔明)首创。当时为了在城内传递军情,利用热气球原理制成孔明灯,用于联络,这是现今世界上热气球的先驱,也足以体现中国古人高超的智慧。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2.“孔明灯”最早是用来传递军事信号的。()3.孔明灯利用了空气被压缩的原理。()2.实验分析。用注射器吸入一些空气,将橙子皮堵在注射器管口。用力压活塞,管口内的橙子皮会像子弹一样发射出去。1.这个实验利用的原理是()A.空气能占据空间B.空气看不见、摸不着C.压缩空气能产生弹力2.下列常见物品中,利用了和上面相同的原理的是()。A.B.C.3.压缩空气产生的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