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带教在儿科护理带教工作中的应用【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169-02临床实习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再理解―升华的过程,是培养护生独立工作的重要阶段,也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过渡阶段[1]。自2004年起,儿科实行带教老师和护生之间进行一对一带教,即师生班次相同,一位带教老师全方位对一名实习护生实行带教,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传统带教存在的问题1.1带教老师方面原来带教老师的选拔是科内推选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老护士为带教老师。但她们学历较低,知识掌握不够丰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而且一个人时间、精力有限,对现在各个学历层次的护生,不能全方位的带教。至基础差的学生工作吃力,基础好的不能发挥潜力。1.2非带教老师的责任心不强个别非带教老师错误地认为带教不是其责任,对护生不管不问。有些老师担心护生动作缓慢或者失误造成患者不满,不让护生做,护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影响护生的积极性和满意度[2]。对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操作和疑难疾病不给护生讲解,只让她们做一些如整理床单元、拿药等不必指导的简单工作。不能使护生和1/5一对一带教在儿科护理带教工作中的应用--第1页一对一带教在儿科护理带教工作中的应用--第1页时、全面地掌握知识,从而降低教学质量。1.3护生方面护生学历层次不一,所掌握理论知识有所差异。护生临床知识缺乏,专业技术水平低,主动性差。由于一个带教老师带多个学生,遇到问题,没法给每个护生都解释道到,护生理解水平不一,护生也不主动询问,对一些操作也不积极执行。这样,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1.4给予讲课示范和实际操作机会少护理工作琐碎,工作量大,带教老师常忙于日常工作,一人带多个护生,往往精力有限,很难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加上护生班次不同,召集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理论的讲解和操作的示范少。一些技术要求高,有一定危险的操作,不让其动手,使护生失去操作锻炼的机会[3]。2一对一带教在儿科的应用2.1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训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所表现出来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护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4]。因此,带教老师要认真选拔和培训。带教老师组长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十年以上工作经验,通过护理部理论和技能考试。一个合格的带教老师除具备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外,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术。这就要加强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需采取多种手段、多种渠道为带教老师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和2/5一对一带教在儿科护理带教工作中的应用--第2页一对一带教在儿科护理带教工作中的应用--第2页学习环境,提高带教质量。2.2根据情况,合理安排带教带教老师组长负责给护生排班。排班时根据护生学历层次情况,安排相应学历、资格的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带教,使护生更快的适应实习生活。每周集中提问两次、讲课一次,每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护理查房一次,最后一周进行出科考核和评价。这样,既能让护生从一个带教老师那里学到相关知识,又能学到儿科全面知识。2.3一对一带教的实施一对一带教,因师生班次相同,容易使护生消除顾虑,很快进入实习角色。因带教老师只带一个学生,使带教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护生进行理论上的提问和实际操作指导,避免了只带不教的现象[3]。使护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临床护理,增强护生的自信心,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临床实习。师生班次相同,使护生在实践中从带教老师那里获得默会知识,如直觉力、想象力、合作能力、工作能力和技巧[5]。培养护生的自主思维,自律、慎独意识和与家属沟通能力,使护生圆满完成实习,为自己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4和时进行反馈,实行师生双向评价在护生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和时向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组长汇报护生实习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和时解决。护生也随时把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反映上来,以便和时调节带教方法。护生出科时,发评3/5一对一带教在儿科护理带教工作中的应用--第3页一对一带教在儿科护理带教工作中的应用--第3页价表,进行师生双向评价。护生表现好者,评为优秀护生存档,提高了护生学习和临床实践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