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民办高校应用型俄语人才队伍建设探究——以河北外国语学院为例摘要: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大方向下,中俄两国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对于高素质俄语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到目前为止,在应用型俄语人才的培养上,我们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缺口。本文探究了民办高校的俄语人才教学和培养模式,以期为同类民办院校应用型俄语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关键词:新发展理念;民办高校;应用型俄语人才;一、研究背景西方传统社会发展观建立在人与自然对立及人与人相互对立、相互竞争的传统哲学观念上。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资源、人口问题日渐凸起。许多环境学家也频频向全球呼吁,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高度注重人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陈诉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还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其中包含生态的持续性、经济的持续性、社会的持续性等,并明确指出环境保护主要是为了确保人类的持续存在以及发展。不置可否的是,不论是作为专题报告给可持续发展界定的经典含意,还是人们表面上对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实质、规律和特点等方面的看法以及意识都是存在缺乏之处的,均未能够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高度来掌握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及重大举措。贯穿其中的逻辑主线是“三新”,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大学既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阵地,也为新发展理念的实施提供重要支撑和引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高等教育必须先行。就新发展理念下需要什么样的大学和人才这一热门话题,学术界很多学者都提出了相应领域的发展方向及改革措施。例如,《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大学文化建设路径研究》一文中作者结合新发展理念五大要素的历史渊源、理论蕴涵、应然所指,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杨燕江、陈征平、段从宇,2018);许长青、岳经纶在《新发展理念下粤港澳大湾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国际经验与路径选择》一文中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分析框架及国际湾区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需要理念先行、制度保证、协同合作,持续推动高等教育政策体系创新(许长青、岳经纶,2021)。俄语人才培养一直是俄语界人士关注并研究的问题。在“新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高校如何培养俄语人才等问题成为俄语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然而目前来看,相关的观点研究及改革措施寥寥无几,而以新发展观念为指导和引领,对民办高校如何培养俄语应用复合型人才的研究尚未展开。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时俱进,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俄语人才。本文以河北外国语学院俄语本科教学改革为例,就俄语专业如何抓住新契机,以创新理念实现改革与发展,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研究当代民办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路径,以期对应用型俄语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二、民办高校传统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民办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支撑力量,时刻跟随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紧抓时代发展的脉搏。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指导下,河北外国语学院始终致力于教育改革,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响应国家“准职业人”的号召。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在国际化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一)语言环境创设不良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