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鲁京津琼专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探索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VIP免费

(鲁京津琼专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探索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_第1页
1/19
(鲁京津琼专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探索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_第2页
2/19
(鲁京津琼专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探索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_第3页
3/19
第八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线索1过渡时期:1949~1956年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新中国制定并实施了“一五”计划,初步建立工业化的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线索2曲折发展: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20年。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严重的“左”倾错误,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巨大损失。线索3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融入全球化潮流,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线索4社会生活的变迁(1)近代:鸦片战争后,国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和习俗发生了较大变化。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运输、大众传媒等伴随着西方文明渗透而逐渐走向近代化。(2)现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吃、穿、住和风俗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交通工具快速发展;报刊、影视和网络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第21讲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探索[课程内容]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国民经济的恢复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形势严峻。②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③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肆意搜刮;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④意义:经过3年努力,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3)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①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②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2.“一五”计划建设(1953~1957年)(1)目的: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背景: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核心);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条件)。(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4)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5)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基本内容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2.基本途径和方式(1)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小农个体经济改变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2)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通过“赎买”政策,最后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3.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图示明史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中共八大(1956年)(1)内容①主要矛盾: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2)意义: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2.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内容①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②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③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2)影响①“左”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②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造成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3.国民经济的调整(1)背景:1959~1961年连续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鲁京津琼专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探索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