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文件的主送3篇红头文件的主送1篇3.1眉首红头文件指文头,红色反线以上部分,包括印制份数序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1、公文份数顺序号:7位数(版心左上角顶格第1行,机密、绝密件才标注)2、密级和保密期限(秘密、机密、绝密30年)3、紧急程度包括急件、特急;电报:特提、特急、加急、平急(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间空1字;如同时标第1页共12页识密级和紧急程度,密级在第1行,紧急程序在第2行)4、发文机关标识(小标宋体字,红色)《XXX人民政府文件》主要用于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颁布行政规章,发布政府的决定或通知、印发重要会议纪要和政府领导讲话,转发上级或批转下级重要文件等)《XXX人民政府》主要用于印发函件及处理一般事项的通知、批复等下行文。联合行文(党、政、军、群)5、发文字号(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联合行文只标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如:发文机关代字(渝府发)年份〔2005〕序号6、签发人只有上行文才标注。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字,后用第2页共12页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3.2主体位于红色反线下方,主题词上方。主要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成文时间、印章、附注。1、标题(位于红色反线空两行之下,2号小标宋体字,居中)三要素:发文机关事由文种要求:切题、简明、醒目、得体2、主送机关(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注:公告、通告等属周知性的公文,没有主送单位。3、公文正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4、附件(正文下空1行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标识)附件是正文内容的组成部分,与公文正文一样具有同等效力。第3页共12页5、成文日期(行政机关公文用汉字,党委系统用阿拉伯数码标识;法规性公文的成文时间一般在标题下方正中,并加一圆括号)6、公文生效标识(右空4字)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外,均要盖印章。7、附注(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日期下一行)请示、作为上行文的意见、函需在此处标明联系人姓名、电话,用圆括号括入。3.3版记1、主题词(用3号黑体字,居左顶格标识;词目用3号小标宋体;词目之间空1字)类别词类属词文种第4页共12页2、抄送机关(指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机关)抄送机关间用逗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市政府发文的抄送机关的排列次序是:党委、人大、政协、纪委、法院、检察院、警备区、人民团体、有关部门、有关机关。如抄送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应排在最后,另起一行。3、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位于抄送机关之下(无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之下)占l行位置;用3号仿宋体字。印发机关左空l字,印发日期右空1字。印发日期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码标识。红头文件的主送2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12月27日发布,2000年1月l日实施)前言本标准根据国务院发布第5页共12页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GB/T9704-1988进行修订。本标准相对GB/T9704-1988作如下修订:(l)将原标准名称《国家机关公文格式》改为《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2)删去原标准中的引言部分;(3)删去原标准中与公文格式规定无关的一些叙述性解释;(4)对公文用纸的幅面尺寸作了较大调整,将国际标准A4型纸作为公文用纸纸型;删去国内16开型纸张的相应说明;(5)对公文用纸的页边尺寸作了较大的调整;(6)不设各标识域,而按公文眉首、主体和版记三部分各要素的顺序依次进行说明;(7)增加了公文用纸的主要技术指标;(8)增加了印刷和装订要求;(9)增加了每页正文行数和每行字数以及各种要素标识的字体和字号;(10)增加了主要公文式样。本标准中所用公文用语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的用语一致。第6页共12页本标准为第一次修订。本标准由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研究中心、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孟辛卯、房庆、李志祥、刘碧松、范一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