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边三角形(1)黄冈市黄梅县新开一中汪菊梅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2.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能力训练1.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2.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情感态度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强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自信心.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难点1.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探究与证明.2.灵活的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情景导入,定义等边三角形.活动2:探究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方法.活动3:探究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证明.活动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1.演变熟知的等腰三角形,由此定义等边三角形.2.通过折叠,初步感受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归纳并证明性质.3.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并证明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培养学生严谨地分析问题的能力.4.初步感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活动5:合作研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变式运用.活动6:小结与作业.活动7:发散思维,解决问题.5.将等边三角形分割,并进行变化,加强等边三角形性质及判定的综合运用,为后面的班徽设计奠定基础.6.学生畅所欲言,回眸所学知识,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7.通过设计班徽,进行团结奋进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1.出示课件,引入课题.学生观察一组颇具风格的照片,感受图形带给我们的美;然后由等腰三角形引入等边三角形概念.了解等边三角形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活动中,教师重点观察学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本次活动,旨在提供学生参与活动的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准备.活动2:问题:1.请你观察准备好的等边三角形纸片,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将等边三角形折叠,你能发现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动手折叠,由学生发现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之间的关系,说明结论的正确性.教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前面已多次研究过轴对称,这里设计的折叠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有能力完成,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心学好新的知识,细心操作、大胆猜想,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需引导学生勤于动手,通过自主活动,发现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并求出度数。在这一探究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实践——猜想——证明的创新思维.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3:1.我们知道,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请同学们猜一猜,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2.等腰△ABC中,AB=AC,请补充一个条件,使△ABC为等边三角形.你能从中发现一种新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方法吗?3.归纳等边△的判定方法: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猜想.学生证明,并让学生演板.1、学生讨论:可补充哪些条件.2、学生展示讨论结果.3、学生总结出新的判定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解答,并引导学生归纳.最后得出:不论这个角是顶角,还是底角,这个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学生归纳,教师引导交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条件与结论,让学生猜想: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结论,并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加以证明,培养学生应变能力.通过“开放性练习”,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通过合作交流,使问题的解答更加完善,加深对判定方法的理解,以便灵活运用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判定方法,养成梳理、归纳知识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学生用更简洁的语言描述两个判定方法.表达能力.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4:问题[例4]如图,课外兴趣小组在一次测量活动中,测得∠APB=60°,AP=BP=200m,他们便得出一个结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