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时垂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通过画、折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会借助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垂线,进一步丰富操作活动经验。通过操作活动,探索有关垂直的一些性质。教学思考经历垂线画法、垂线性质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解决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垂线的画法,用不同方法得到垂线的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垂线性质及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难点:垂线的性质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发探究1、大家来观察一幅图案(课本图案),你能找出规律吗?2、找出规律后,你能按相同规律接着画下去吗?3、同学们画出了这么美丽的图案后,能看到图案中有我们学过什么样位置的线段呢?4、图案中除平等线段外,还有什么样位置的线段?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两条直线的另一种位置关系:垂直探究新知,学习新课1、垂线定义(1)演示;(2)尝试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成直角,我们就说直线AB与直线CD互相垂直,直线AB是直线CD的垂线,直线CD也是直线AB的垂线。交点是垂足。2、垂线的表示直线AB与与直线CD互相垂直,记作“AB⊥CD”(或“CD⊥AB”)读作“AB垂直于CD”如果垂足是O,那么可记作:“AB⊥CD,垂足是O”或“AB⊥CD于O”,在垂足处常打上直角标志“┓”以便运用和识别。如果用l、m表示这两条直线,那么直线l与m垂直,记作:l⊥m。3、垂线的画法经过一点,怎样画一条直线的垂线?(1)过直线上一点,怎样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步骤:1、对线2、靠尺3、移动4、画线)(2)过直线外一点,怎样画这条直线的垂线?(3)经历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结论呢?小组内各同学之间要把自己发现的结论叙述一遍。4、垂线的性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规定:在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时,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5、点到直线的距离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B点,线段AB叫做垂线段,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做一做利用下面的方法可以折出互相垂直的线,试试看!第140页图—29试用量角器量出折痕所成的角的度数,并与同伴讨论折法的合理性。大家折纸时,需注意:一是折叠要清晰;二是要保证第①步折出的折痕在第②步中相互重合。(学生讨论、总结,积累经验)按第②步折时,是把第①步的折痕相互重合,这样就把平角二等分为两个直角,得到相互垂直的两条折痕。课堂练习1、课本第140页随堂练习2、课本第141页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归纳提炼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另一种位置关系:垂直(1)两条直线相交成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平面内,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课后作业:(一)课本第140页习题4.61、2、3(二)1、预习内容第142—1433、准备材料:一张12cm×12cm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直尺、一副三角尺、彩笔。活动与探究要把水渠中的水引到村庄C,(1)在渠岸AB的什么地方开沟,才能使水沟最短,画出图形,并说明道理。(2)若河另一侧有村庄D,问怎样架桥,才能使C到D距离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