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中国现代中国服饰(1)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在城市出现(2)辛亥革命后,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装、旗袍、学生装等并行颜色由灰蓝色调到五彩缤纷,款式由单一走向饮食从传统饮食到西餐,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住宅从中式宫殿、普通民居到欧式洋房或的建筑出现由拥挤到宽敞舒适;政府启动“”社会(1)戊戌变法时期,主张“断发易由革除陋习到婚姻自主,休闲方式及新风尚的形成习俗服”“废止缠足”(2)辛亥革命前后:“”具有反清革命色彩(3)民国时期: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走向简约文明【问题思索】社会生活的变迁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决定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民主思潮的推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等)决定了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通信工具及大众传媒的发展1.交通工具(1)铁路时间成就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建铁路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宝成、兰新等铁路建成“九五”期末铁路运营总里程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2)公路①20世纪初,开始在上海等大城市出现。②随后,外国近代传入中国。③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3)水运①近代: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②现代: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后,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4)航空时间成就1909年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航空事业起步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即至天津航线开通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改革开放后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问题思索】近代交通工具的进步不仅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也在客观上冲击着近代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传播着男女平等、民主科学等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理念。2.通信工具(1)电报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在建立中国第一个电报机房。②福建巡抚在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设立无线电报局。(2)电话①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②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③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3)互联网: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3.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时间成就1833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72年《》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有《中国丛报》和《》等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新中国成立《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后改革开放后党报党刊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起来(2)影视事业①电影:19世纪末,电影传到中国。1905年,《》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②电视:1958年,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3)互联网①历程: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②特点:信息传播速度快,表现力和感染力强,被称为“”。③影响: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误区警示】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都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主要影响了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了大众的文化娱乐需要,互联网全方位地、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考点一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①受西方影响明显。②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③发展不均衡。在空间范围上,在通商口岸、都市变化快、大,在广大农村、偏远落后地区变化慢、小;从主体上看,市民阶层接受新事物较快,农民阶层接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