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觉》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方法、顺序等。2、能力目标:掌握语言品析的一般方法。3、情感目标: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意识。【教学重点】1、落日各种幻觉产生的原因。2、品析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教学难点】利用课内外知识分析“落日变大”及其它幻觉的原因。【教学方法】问题驱动、互动交流、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说明】本文属于“略读课文”,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显得重要。为了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特别设计了一份“自主学案”(后附),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教学过程】一、交流预习成果,分享彼此快乐1、同学们:拿出昨天的《学案》,前后桌进行交流,现在就开始吧。2、同学们,讨论暂停片刻,现在我们准备上课。3、师生问候。二、图片激趣,问题导入1、我们一起洗洗眼睛:①请好好数数,图中共有多少个黑点?【明确】没有,一个也没有。②再看一幅:请好好数数,图中共有多少个转动的大飞轮?【明确】没有,一个也没有。③同学们:分明没有,却看到了有;分明不是,却看到了是,用一个心理学专业属于术语就叫——幻觉。2、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和“幻觉”有关,我们一起来学习由黄天祥先生所写的《落日的幻觉》。三、明确学习目标,实践有效课堂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1、明确本文的说明内容、方法、顺序等;2、掌握语言品析的一般方法;3、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意识。四、问题驱动,整体感知课文1、快速默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明确】文章介绍了落日的幻觉这类自然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2、落日的幻觉集中在哪个小节?落日的幻觉具体有哪些?【步骤】①指读。提要求:其他同学拿起笔,画出有哪些幻觉,注意抓住关键词?(提醒朗读同学节奏慢点)②举手回答。【明确】集中在第2小节,具体见下表。3、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提醒】拿出昨天的《学案》,检查大家的预习,随机抽同学回答:一致认可的答案就过;有分歧的就重点研读。【明确】重点研读第4、5两节。(后前后桌互动交流,互相查漏补缺)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眼睛的叠合效应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的原理太阳好像变大了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提醒】在串讲时,第4小节要强调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两个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以上、一般来讲;在讲第7小节要强调两种说明方法:作比较、打比方。4、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明确】由有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五、合作探究,提升思维层次(一)交流互动,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意识1、《两小儿辩日》中有关太阳的幻觉有好几种,其中也有“太阳变大”的问题;这篇课文也讲到了“落日变大”的问题,可惜都没有作出解释。那么,你能不能结合自己课内外所学的知识作一次科学的大胆的解答?【明确】光的折射现象、光渗现象、背景衬托、眼球特点问题、光的直斜射问题等。2、平时你也一定观察过日落或日出,那你有没有发现过类似课文中所提及的幻觉现象呢?【提示】落日变近、落日变凉等。(二)点评同学的发言,从而引导同学品味文章语言1、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怎么样?2、课文讲的是科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重点研究“生动形象”,课文生动形象吗?请大家朗读全文,将所有你认为生动形象的地方画起来。【步骤】①前后桌交流。②指答。【明确】NO1小节:从生活现象入手,运用了对比、引用、反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语言生动形象;NO2小节:运用大量的描写性语言,出现了拟人的修辞,还出现了一些有感染力的词:如NO1小节“无不”、NO2小节壮观、绮丽、神秘、迷人、可惜、美丽;NO7小节打比方。【提醒】NO1小节、NO2小节小节集中生动地方最多,所以一定要加强朗读。在鉴赏时一定要指导鉴赏的方法,比如鉴别一个词语用得好不好,方法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替换法。如:例子1: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