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始终眷恋着祖国名师导航内容感知本文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记述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和他获得的荣誉。课文节选的是钱学森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钱学森有很多感人的事迹,但作者在文中能紧扣住他对祖国执著的爱来选材,组织材料详略得当。咬文嚼字1.字音遨游(áo)眷恋(juàn)萌发(méng)诬蔑(miè)募集(mù)石矶(jī)2.多音字3.形近字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品评: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2.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1935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又到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三年后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品评:“上海交通大学”“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拜读于”名师、“获博士学位”等,都说明了钱学森求学期间学习成绩的优异。3.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品评: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在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二、重点语段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至“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剖析:美国空军的赞扬和专栏作家的评价,则从侧面表现了钱学森在火箭技术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2.“1947年,经冯·卡门推荐”至“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剖析:“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则说明了钱学森在更广泛的学术、科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攀登科学高峰方面的勤奋、刻苦和卓尔不群。结构简析根据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可以把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第二部分第(6—18段):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生的祖国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的志向。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6—14段),写钱学森夫妇决定返回并报效新生的祖国,为此遭到美国当局的种种迫害,但这更加坚定了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第二层(第15—18段),写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周恩来亲自过问此事,促成钱学森一家胜利返回祖国。主旨探究本文记叙了钱学森对祖国的眷念以及为回到祖国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了他对祖国执著、赤诚的爱。对本文的主旨,你有什么看法?审美鉴赏线索清楚脉络分明课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这是明线;以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一以贯之,这是暗线。抓住这两条线索,就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层次和情感变化。课文选材精当,有详有略。钱学森感人的事迹太多了,但作者紧紧扣住他对祖国执著的爱来选材。组织材料又注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