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网络构建][整体感知]一个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两大主题: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现代中国外交发展的曲折历程。三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2018·全国卷Ⅲ)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C[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成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因此在政治上需要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在此背景下,中共八大提出健全法律制度建设,故C项正确。]1题号命题特点紧扣热点中共八大关于“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有关论述,契合当今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新政协召开,1954年9月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发展。(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7年,首先在内蒙古实行,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2.民主法制的破坏“文化大革命”中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3.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国政治(1)平反冤假错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平反冤假错案。(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恢复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一系列民主政治制度。(3)法制建设:加强立法工作,修订宪法和颁布多部法律;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4)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选举:落实民主政治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二、“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形成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创造了条件;1984年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正式确立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成功实践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3.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979年以后,两岸关系趋向缓和,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共同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1.(2019·衡阳一模)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解释说: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据此可知,周恩来()A.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B.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C.反对照搬照抄苏联斯大林模式D.首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B[由材料可知周恩来认为中国不能实行联邦制,中国民族问题应该采取适合国情的民族政策,即民族区域自治制,故选B项;由材料内容可知周恩来认为中国不采取联邦制是为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并没有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排除A项;苏联斯大林模式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材料中周恩来是反对实行联邦制,排除C项;周恩来主张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非“一国两制”,排除D项。]2.(2019·阜阳二模)某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