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胡同文化》教案一、导入同学们刚才欣赏的一首歌曲叫<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原汁原味的京曲,将我们带进了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北京。一提到北京,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想到故宫、长城、颐和园┅┅想到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008年奥运会可能在北京举行,我们一定要多得金牌。想到北京的胡同、四合院看看。同学可能没有想到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胡同、四合院就是老北京的象征,说不定它与北京的文化、乃至中国的文化还有关系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去看一看。二、板书课题。三、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北京的胡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学生看图片、老师介绍。四、再让我们来欣赏课文,请同学们看课文第第5一12节,思考问题:北京胡同文化什么样的内涵?(用原文的话回答)。“北京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文化”“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物质的要求不高”“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北京市民有忍的精神,怕事,有什么不顺心的,忍一忍也就算了。安土重迁住四合院(盒子)封闭易于满足忍不爱管闲事逆来顺受,安分守己居住方式上的安土重迁和独门独院,饮食条件上的易于满足,处世方式上的明哲保身;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忍”的具体内容即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五、这就是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到这里我们又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称北京文化为胡同文化,而不说是香山红叶文化?让我们还是从课本中寻找答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1-4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1、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胡同将四方四正的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的方块;2、胡同的取名、宽窄和数量与市民生活关系密切,并深刻地影响着市民的生活与思想;3、胡同接近闹市又远离闹市,与闭合的四合院是一体的。#特点方正取名(计数、物御、人物、行业、形状、其它)数量“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网络(方便、安静)胡同的总特点是“方正”,这种方正影响了北京市民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市民的思想,并形成了封闭的胡同文化。六、北京胡同文化建筑特点与文化特点有何关系?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特点。由于胡同的安静闭塞,使胡同里的人们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外界的信息,不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封闭守旧,安于现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安逸日”的小农意识;而胡同的方正特点又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其思想意识,封建正统思想较为严重,不思反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甘做顺民。这种特点也就塑造了以“忍”和封闭为特征的北京市民文化。因此,北京市民文化又被冠名为“胡同文化。”七、如何评价北京胡同文化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态度补充材料①北京人的生活习惯:北京人的生活习惯接近农民。爱吃硬面饽饽,水饺,荞麦饼,冰糖葫芦,爱喝大碗茶,二锅头,爱过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爱玩的是养鱼养鸟养蛐蛐,逮蜻蜓,粘知了,放风筝。这些都与某些城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如吃奶油蛋糕三明治,喝咖啡威士忌,过圣诞节、情人节,玩高尔夫球等形成了鲜明对比。②北京人的“礼数”北京人特别讲“礼数”,这是一种文化教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对外地人的态度。老北京人不歧视外地人。向老北京人问路,得到的几乎都是清楚、详尽、和气而又有人情味的回答。而上海人特别歧视外地人,特别歧视穿衣不体面的外地人。B、人情方面。北京人顾人情面子,人缘好,如课文所说。C、生活方式上。北京人生活简朴,但决不会因为穷而失了身份,丢了体面。即便不过是一碗老豆腐,二两烧酒,也会慢喝细品,那情态,那气度,那派头,简直像面对一桌满汉全席。这体现了北京人悠然自得、清淡典雅的生活作风。③北京人的安分守己。北京人的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是由其特殊的历史政治环境造成的。京都之中,帝辇之下,人们看得最多的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看得最透的是仕途险恶,天威难测,官运无常。今儿个,新科状元金榜题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明儿个,菜市场人头落地,大观园底儿朝天。这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使北京人学会了忍耐,也学会了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