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风大巷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一、措施编制依据及目的我单位施工的5-1煤回风大巷截止10月16日早班已施工至3500m处,经现场煤层揭露情况,已揭露不明断层,岩石裂隙发育,地质构造复杂,掘进时围岩破碎,含水情况不明,为保证安全生产,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二、现场情况5-1煤回风大巷迎头未断开的煤层,顶板破碎、淋水。三、施工准备1、施工队现场应备足施工及打探眼所需的各种材料、工具,探眼所使用钎子不得小于5m。2、检查通风、运输、电气设备等是否完好,杜绝失爆。3、技术管理部地质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收集地质资料,以准确控制巷道迎头距断层的距离。4、迎头电泵、软管配备齐全,排水管路必须接齐,确保迎头水能及时排出,防止巷道内有积水。四、施工工艺及方案1、支护方式;巷道支护方式;锚网索喷支护,巷道净断面规格净宽*净高=5.24*3.82m2、循环进度;施工时采用短掘短支,逐排施工,最大控顶距为1000mm,循环进尺为800mm。3、施工方法;巷道采用EBZ200综掘机施工,施工时根据探煤情况再行调整巷道坡度。六、巷道断面及支护方式1、巷道断面5-1煤回风大巷为矩形断面。2、支护方式(1)临时支护采用临时点柱作为临时支护,临时点柱采用2~3根小头直径不小于15㎝的圆木点柱或单体液压支柱,支柱顶端背有一根长×宽×厚=2500×150×50㎜的木背板(2)永久支护5-1煤回风大巷采用锚网索喷联合支护,顶板每排施工7根锚杆,帮补每排施工4根锚杆。顶板采用Ф18×2100mm圆钢锚杆支护,帮部采用Ф16×1600mm圆钢锚杆支护,顶、帮锚杆间排距均为800×800mm,每孔装1卷CK2350树脂药卷(树脂药卷长0.5m)。托盘规格均为120×120×8mm的钢板压制。顶、帮铺设φ6.5mm冷拔钢筋焊接成的金属网。金属网规格为1100×3000mm,网格为90×90mm,网片搭接压茬不小于200mm,用12#铁丝双股绑扎联网,采用三角联网法联网,联网间距不大于200mm;锚索采用三三布置,间排距1600×1600mm,锚索规格?15.24×6500mm。(附支护断面图)3、质量要求:1、宽度:施工中线距任一帮,允许偏差:合格-50~+200mm,优良0~+200mm;2、高度:允许偏差:合格-50~+200mm,优良0~+200mm;3、锚杆锚固力、锚索预紧力:锚杆锚固力不小于50KN;4、锚杆:安装牢固,托板紧贴壁面,不松动;外露长度:30~50mm;垂直顶板打设,允许误差≤15°,锚杆孔深度2050mm,允许误差0~+50mm;5、顶、帮锚杆间排距;800×800mm,矩形排列,允许误差±100mm;6、金属网铺设:网子铺平铺展,紧贴巷壁,搭接处必须扣扣相联,不得丢扣漏扣;7、锚索钻孔:钻孔与巷道顶板垂直;钻孔轴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角度不应大于3°8、锚索安装深度:不小于设计深度的96%;9、锚索锁紧后的锚固力:不小于200KN;锚索外露长度:150~300mm。七、过断层期间技术要求(一)技术要求1、矿地测站提前做好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施工时将迎头岩性变化情况,及时汇报给技术管理部门等相关职能单位,根据相关单位的指示施工。2、过断层期间原则上采用锚网索喷支护,当顶板冒落严重采用架钢棚支护,需另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3、过断层期间,施工人员密切关注迎头岩性变化,发现异常时及时向队值班(电话8230179)及技术管理部地质人员汇报。(二)、通风管理1、保证三专两闭锁及监控系统运行正常,保证风筒吊挂平直,接头连接牢靠,不漏风。2、严禁无风、微风或风量不足作业;风筒出口距迎头不大于5m。3、巷道迎头内瓦斯浓度达到1%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原因,制定措施,进行处理。4、加强通防设施的管理,探头要正确悬挂,应挂在风筒异侧,距迎头不大于5m。距顶不大于300mm,距巷帮不小于200mm处,避开淋水的地方;便携仪悬挂距迎头不超过3米,其它注意事项同探头。5、瓦检员要加强瓦斯巡查工作,坚持一班三检,三汇报。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及时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三)、防治水1、过断层期间,加强防治水工作,根据矿地测站预测预报,提前做好排水准备工作,接好排水管路。2、在矿地测站完成探放水的前提下,我单位应组织先探后掘施工,循环探眼深度为5m,循环进尺1.8m(顶板较破碎时循环进尺为0.8m),探眼分别在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