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习白描写作手法。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培养对于家乡的热爱,提高环境保护意识。3、体会作者游湖的雅趣。4、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教学重点1、雪后奇景的赏析,培养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提高环保意识。2、学习描写手法——白描。教学难点课文在叙事、写景中抒情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游湖的雅趣。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引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说苏杭两地风景秀丽,身处其间仿佛置身天堂。我们学过了第三单元,苏州什么最著名?(园林)那么杭州呢?(西湖)关于西湖的诗文我们已经接触过很多了,今天又要来学习一篇,晚明散文家张岱写的(《湖心亭看雪》)。〈投影出示〉二、1分钟浏览,检查预习1、昨天已经布置了预习,我们打开课本再看看文章及注释,然后来检查一下同学的预习情况,同学也可以自查一下自己的预习水平,看你是不是已经注意到了这些字词和解释。〈投影出示〉轮流回答,自默并完成记录。2、由完成对张岱的文学常识背诵转入张岱生平介绍、张岱代表作介绍:很棒!我们再来看看对于张岱生平较为详细的介绍。〈投影出示〉补a课文《湖心亭看雪》选自张岱的小品集(〈〈陶庵梦忆〉〉),我们再来看一下关于张岱作品的介绍。注: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该让学生在预习时完成资料搜集,课堂上展示。补bc补a:张岱是一个晚明时期的散文家。提到散文家,我们马上会想到的就是唐宋八大家,往前追溯,还有先秦的诸子百家,而不会想到晚明时期,所以我们对于张岱挺陌生的。然而其实晚明的散文清新幽雅,还是很有特色的。b:所谓“小品”,是指篇幅短小却意蕴深长的散文。(机动)c:明亡仍使用明时年号,我们可以看出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齐读:带着这些了解,我们一起读一下课文,要求拿笔,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完课文,看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短语回答下列问题。〈投影出示〉作者为什么选择去湖心亭看雪呢?简介湖心亭〈投影出示〉(机动)2、由提示三引入西湖雪景。我们选择去西湖玩也许是在晴天,也许是在雨天,但决不会是在这样天寒地冻的时候。天冷而“独往”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和孤高自赏的情怀。(投影)那么雪中的西湖到底为什么吸引了张岱呢?雪中西湖和其他天气状况下的西湖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来看几组图片〈投影出示〉四、图文结合,体会文中写景句子的语言特点和白描手法的妙处(课后练习一)1、〈投影出示〉美在西湖不同天——西湖图片欣赏2、由“?”引入文中赏雪所见:雪西湖的特点(空旷纯净、悠远脱俗)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雪西湖之美。教师范读并指导:1.读文言文语速宜慢,留有体会空间方能品味凝练语句。2、进入情境,揣摩作者意趣。(机动)一遍一遍重复地读(自读、听读、齐读;默读、轻读、吟咏),找出写景文字的妙处,体会雪西湖的美。3、品味张岱所描绘雪西湖图(像一幅中国画,一幅写意山水)4、台阶式提问体会白描手法的作用和这段文字的特点:张岱所绘的雪景中,有很多的变化,比如从远到近,还有呢?(自由答)这么多的变化,用了多少字来写?(不到20字)是啊,这段文字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不施浓墨重彩,不加烘托渲染,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这种手法叫做什么呢?(白描)。补c补c:白描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著颜色的画法。这种技巧常用于人物画和花卉画。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不施浓墨重彩,不加烘托渲染,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来。白描手法的写景状物少用形容词,也不借助修辞进行细致的刻划,只抓住描写对象与众不同的地方,作如实的交代。(机动)可以画苹果为例。5、与《江雪》中写景的渲染手法相比较(投影)6、看来古人说“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雪西湖”的确很有道理,雪西湖的美景吸引的不止张岱,相信大家也同样地想去欣赏雪西湖的美景。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也许有一天,我们再也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