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说课稿老师们,我说课的题目是:《台阶》,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部分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教学设想《台阶》是一篇自读文章,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作者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父亲”形象,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因此,本节课紧扣小说的三要素,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二、教学目标简介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认知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联系生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和认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情感和态度目标】:1、学习文中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2、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三、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说学法《台阶》是一篇立意新颖,情节朴素感人的文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别本文蕴涵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堂课适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三、说教法与手段1.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这节课,教师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相互讨论,分工协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的。2.“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3.检查学生的预习这一步必不可少,这是有我校的校情,学情决定的。我校的校情是:学生不住校,不晚修,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我校的学情是: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极差,教师要加强督促。4.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四、说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背景音乐)5分钟学习了《背影》一文,同学们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在摘抄本上搜集了许多赞颂父亲的美文,老师也跃跃欲试,摘录下列语句。大家再来一起回味一下这浓浓的父子情义。(学生朗读)今天我们就来赏析李森祥的小说《台阶》,看看作者是否读懂了自己的父亲。设计意图:美文、画面、音乐创设情境,唤起美感,使学生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具有一种急待接触课文的内趋力,便于学生理解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整体感知:8分钟(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预习作业:1.给加点字注音。涎()水揩()尴尬()凹凼()筹()划黏()性镶嵌()蹿()上掺()上胯()骨糟糕()撬()倔强()门槛()茬()硌()2.圈点法找出文中关键词句,能复述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结构。故事情节: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高潮:终于造起了有九集台阶的新屋。结局: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设计意图:①符合我校的校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督促部分不自觉的学生。②通过复述故事,学生初步把握情节,对人物也有一个初步感知,做到整体的把握。③复述故事,也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勾画圈点法阅读以及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父亲的爱是沉默的爱,没有娇宠儿女的甜蜜言语,极少嘘寒问暖的关照,找不到切切叮咛的细微,但父爱如山,谁也走不出这座山;成长的道路上,跋涉的艰难和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壮观,我们知道了不断进取;摔倒的时候,山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