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庭坚《清平乐》教案1VIP免费

黄庭坚《清平乐》教案1_第1页
1/6
黄庭坚《清平乐》教案1_第2页
2/6
黄庭坚《清平乐》教案110.清平乐教学目标:1.阅读这首词,大体把握词意,并背诵。(重点)2.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难点)3.想象词中描述的情景,体会词人的情感。(重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在词人黄庭坚的眼里,春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平乐》。相关介绍1.作者简介第1页共6页教师口述: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诗歌成就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的主要作品:《清平乐》《鹧鸪天》《菩萨蛮》等。2.背景介绍崇宁二年(1103),黄庭坚被贬,至崇宁三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初读感知1.自由读词。2.课文注释。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啭:鸟婉转地鸣叫。第2页共6页因风:借着风势。因,凭借。3.初读词,通词句。(1)注意读出节奏。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2)词意:春天回到了哪里?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感到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请唤春天回来与我同住。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地鸣叫,没有人能懂它的意思,黄鹂借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4.理词意,悟情感。第3页共6页(1)如何理解“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2)“寂寞无行路”是什么意思?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春日,因此召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4)怎样理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春无踪迹谁知”,春天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天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呢。第4页共6页(5)想象“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这两句词所描绘的画面。黄鹂用婉转的歌声回答,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什么?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春天,确实回不来了。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至此,方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之情使他不忍心说破而已。5.读词句,晓词理。作者就是用如此平淡朴实、委婉含蓄的语言巧妙构思,几经转折而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伤春之情。请具体写出这首词的写作思路,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第5页共6页词句鉴赏这是一首惜春词,上阕写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阕写春之无踪影可寻。词人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穷。词人用了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本词主旨《清平乐》这首词描写了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春天回来,与其同住。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课堂小结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园中畅游,同学们采摘到了最美的花朵,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同学们以书为友,与诗词同行,善于积累,就会有更多的收获。第6页共6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黄庭坚《清平乐》教案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